你的春节有年味吗——听他们回忆最浓“年味”
你记忆中最浓的“年味”是怎么样的?是全家团圆的甜蜜,是准备年货的着急,还是年夜饭聚集的香气,亦或是爆竹烟花声中的惊喜?那些藏于心灵深处的纯真味道,总会令人一辈子难以忘怀,年底更是倍加想念。今天,新华食品倾听不同年代出生的人讲述他们心中的最浓“年味”故事,纵然他们或曾生活在那段物资单一的岁月里,但春节却永远赐予着一股特别浓郁的甜蜜。
手写的春联、福贴,味道不一样
@孙秀兰
家乡:北京
年龄:78岁
职业:退休教师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一进腊月,年味儿就浓了。尤其在小年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上糖果、瓜子来助兴。
为了迎接春节,母亲得要蒸上好几天的大白馒头,炸了一堆我们喜爱的咯吱盒;父亲则早已写好春联、福贴,只见红彤彤的手写春联上了墙,整个家都焕然如新,喜气洋洋。父亲还会带着全家一起祭祀灶王爷、门神爷、祖先,为家人祈福,图个平平安安。
那时候的春节习俗虽繁杂,但趣味横生。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腊月里本该有的民俗却渐渐消失,然而,无论时间如何流逝,社会如何变迁,中国人过年依旧图个热闹、团圆和吉祥如意的心。
如今,虽然很多人都选择在酒店吃年夜饭,但四世同堂的我家还是觉得在家吃来得更有春节氛围,尤其让孩子们吃上我亲手做的红烧排骨、麻辣大虾,再配上上几道简易的凉菜,他们吃地痛快,我看着也欣慰。
老鼠嫁姑娘、糖粘菩萨嘴的年味风俗
@汪德华
家乡:武汉
年龄:68岁
职业:离休干部
我们南方人都称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传说中这一天也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以前的姑娘还要用红绿纸剪成嫁衣压在灯台下,为老鼠送上一份厚礼。之后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精心准备着大年三十的团年饭。
我还记得那时候大人们会将插有纸花的饭碗放在神龛上,厨房也供上司命菩萨(俗称灶王爷),并用糯米糖粘上菩萨的嘴,长辈说是让菩萨吃多点甜食,自然说话也“甜”一点,避免他老人家到了天庭说坏话。
最令人期待的团年饭于傍晚开始,一家老少三代围坐在八仙桌,一般都会有圆子烧肉、烘鱼腊肉、什锦菜、鲜鱼汤等菜肴。为了图个“年年有余”,鱼只能看不能吃,兄弟姐妹们只能“虎视眈眈”地盯着。
对儿时的我来说,过年能有新衣新鞋穿、有糖果点心吃就足以开心个一年。有意思的是,妈妈还会在衣服背后挂上小黄历和一根大蒜来辟邪。我们兄弟姊妹们时穿上衣服高兴极了,又唱又跳玩游戏,一直玩到通宵,满心欣喜地等待初一早上那场热闹的放鞭炮。
我们这辈人儿时的记忆就是盼过年、想过年,一年又一年……
一顿全肉年夜饭全家需攒半个月
@黄耕
家乡:北京
年龄:54岁
职业:黄记煌董事长
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到头最温暖、最柔情的仪式。我的儿时是物质匮乏年代,东西都是凭票供应。一顿年夜饭可能要准备上半个月,一家人平日里节省下来的食材,整齐摆放团圆夜的桌上。我童年的记忆里,这顿最丰盛的家宴上几乎没什么素菜,各种平时见不上、吃不到的荤腥,悉数登场:红烧带鱼、黄焖鸡、豆酱、糖醋排骨、红烧肉、酱牛键子、小酥鱼等等美食佳肴,当然还少不了祖传的宫廷御膳香辣汁鱼,这也是如今“三汁焖锅”的根源。
在大人们忙着准备饭菜时,我则忙着把整挂小鞭拆散,因为不舍得鞭炮一下子嘣完,要用手拿着一个一个放。拆完鞭,我就跑到厨房母亲身后,她转身先夹一朵木耳放在我嘴里,滑而粘满鲜汁,再夹给我一块酱牛肉,还笑着说道:牛肉比猪肉香呢!眼睛就都包在笑纹里了。
伴着阖家团聚的甜美心情,吃一顿最香、最美的饭菜,这是父母在岁末年初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长大成人后乃至现在,每每想念父母的时候,就会想起父母准备年夜饭时忙碌的身影,闻到满屋的菜香,和母亲那脸上的笑容。
满族人的年夜饭规矩最多,却最丰盛
@那小姐
家乡:东北
年龄:48岁
职业:工程师
记忆中的年夜饭是一年之中规矩最多,但是最丰盛的晚饭。由于家族历史的缘故,像很多关外的京旗满族一样,家中的年夜饭有很多和老北京满族相似的传统。
满族人的年夜饭很注重规矩,无论是吃的、喝的、穿的、说的、做的都很有讲究,传统的满族人十分讲究年夜饭坐席的规矩。通常只有家中最年长人先入座了,才可以按照辈分年龄,依次入席,而且要男女分坐。通常只有家中最年长人先入座了,才可以按照辈分年龄,依次入席,而且要男女分坐。
在我印象中,不论一年中的收益如何,年夜饭一定要准备的特别丰盛。在菜品上,必须要有”鱼、肉、菜、点”。其中鱼必为鲤鱼,通常用红烧的做法;肉包括猪肉、羊肉等,但是不能有鸡肉、狗肉;菜的种类受东北寒冷气候的影响很大,所以少有大量新鲜蔬菜;点则包括年糕、豆面卷儿和具有东北特色的糖稀粘豆包等。此外满族人还喜欢带有芥末汁儿腌制的小菜作为凉菜。东北人家的年夜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饺子,其中满族人则更讲究饺子的包法。包饺子时,讲究饺子的形状,码放的顺序,且必须要刻意剩出一些饺子皮儿和馅料,寓意“年年有余”;包饺子时还会通常暗放一枚铜钱,寓意吃到的人会在来年“财运亨通”。
没有粮票就没有年货的童年
@老王
家乡:武汉
年龄:45
职业:美食自媒体达人
记得70年代末,全家在小年的前几日就进行大扫除、糊墙纸。紧接着全家采购年货,由于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年货都得拿着粮票等票证去领取,所有人像打仗一样拥挤着排队,每人香油半斤、花生2斤......
在大年三十那天,家里会准备炸肉元子、藕元、藕夹、鱼等过年的菜品,还会制作些麻糖、翻散等系列用面做的小零食,当时左邻右舍也会这样做,所以整条街道都是炸圆子的香味。我还记得,有时长辈会主动叫我帮忙做藕元。将藕磨成藕蓉,就是把藕放在一个带齿的瓦盆里,来回擦藕,反复多次,藕擦完,藕蓉就出来了。最后等家人炸好一锅,我就趁热吃上几个,可好吃了。
除了“炸圆子”外,煨一吊子(砂锅)排骨藕汤也是必须有的,那个时候的吊子很大,煨一大锅藕汤,全家人可以喝到大年初五。等汤煨好基本也已经快到12点,赶紧做几样菜,全家围坐一起吃年饭,从三十吃到大年初一,寓意着一年都有饭吃。
大年初一起床后,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排骨藕汤,换上新衣服,跟随大人一起去亲戚家拜年,亲戚会给一、二元的压岁钱,收到钱那可开心极了,可惜的是往往回家后都被父母强行“夺走”了。
外婆做的松香熏腊肉,那味道你不懂
@叶敏
家乡:四川
年龄:31岁
职业:主持人
小时候每逢过年,我都会跟外婆早早去屋后的山上拾松柏枝。大风吹得松涛阵阵,也吹乱外婆的头发,我却在漫天落下的松枝下撒欢,直到外婆把拾捡的松枝分成两捆,她背大的,我抱小的。我乐意跟外婆出来干活,因为我知道不久后年夜饭里就会出现我最爱的松香熏腊肉!
我还记得,松枝不像木柴那样易燃,点燃后没什么火焰,就是很大的浓烟,外婆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个大桶,使烟更加浓密,腊肉悬在烟上,饱饱地吸收着松枝的香气,毫无抵抗得朝着松香味蜕变。现在回想,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只是吃到腊肉,大概也不会感觉这样美味吧。
如今外婆已不在,家人齐聚一堂的年夜饭上也会有超市买来的现成腊肉,但每当举杯欢庆、礼炮齐鸣过后,大家在守岁的静夜里,总有人会感慨一句“还是当年的松香腊肉好啊”, 我也就再次回想那年捡松枝的斑驳快乐时光。
年味就是全家老小粘在一起的味道
@张帆
家乡:福州
年龄:29岁
职业:外企高管
对我这个大吃货来说,年味一定离不开外婆做的年夜饭,充满着浓浓的家乡味。福州人喜好甜食,年糕、芋头果、芋泥、八宝饭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也是每个家里老人都一定会的拿手活,当它们齐活上桌的时候,家里瞬间就有了年味,而且是甜香的福州年味。
吃完年夜饭就开始看春晚,可儿时的我们最期待的还是放烟花。快到十二点的时候,我们就蹦蹦跳跳地跟在外公的身后,走到户外。此时,别家的烟火已经开始燃放,我们也紧随其后,捂着耳朵看着满天绚烂的烟花,雾霾重地快看不清彼此的脸,就在爆竹声中迎来新的一年。对我来说,年味一直都是全家老小粘在一起的味道。
不禁“偷吃”的饭菜吃得就是香
@韩霜
家乡:武汉
年龄:24岁
职业:培训机构老师
过年,对于儿时的我们而言,是弥足珍贵,却又渐行渐远的两个字。
记忆中,我们家的年饭总会比别人家仗势都大得多,由于家里人口特别多,每次吃年饭,都会听到大人们在忙碌地摆放碗筷时大声喊道:“小孩子一桌,大人们两桌,爷爷奶奶舅爷爷姑奶奶们一桌!”还会时不时听到似责备实则宠溺的语气说:“又在偷吃!洗手没?小心你爸等会收拾你,哎呀,小笨蛋,吃这盘里的,刚出锅的还是热的!”爷爷奶奶看到了总会充满宠溺地说:“哎呀,小孩子嘛,让他吃,肯定是饿了,再说了这几桌菜吃不完也浪费了。”尽管我们经常会被“责备”,但还是不亦乐乎地把偷吃进行到底,总感觉“偷”来得吃起来更香似的。
现在想来,并非那顿年饭的菜多么好吃,而是大家伙围成几桌吃饭的感觉真的太美好了,小时候我会经常跟身边的小伙伴们炫耀:“我们家吃年饭要摆四个桌子!”小伙伴们都会惊讶得不敢相信,当时的我似乎觉得这就是一种无上的光荣。
而今,预定年夜饭的广告满天飞,大人们再也不用提前好几天辛苦准备一顿好几桌的年饭,我们也已经从盼望着新衣服,盼望着吃到肉圆子和春卷,盼望着晚上能看电视到很晚的小孩,变成了为生活所累,为工作而烦恼的大人,似乎连品尝“年味儿”的那份纯粹的心思也在慢慢随时间消散了。
(新华网食品频道 刘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