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男人为什么有种油腻感?
■ 胡杨
那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中国男人为什么有一种油腻感》的话题,当时随便留言到:“因为吃肉多、接触大自然少。”
继续读手里的《木心文学回忆录》,恰好看到某天晚上,木心讲完课,与听课的画家陈丹青们一起散步回家,木心感慨道:“我们太脱离生活了。这样是对的:有点自然,有点人,人在自然里,自然里有人——人是荤,自然是素的,蛮好。”
木心的话触发我再次审视“油腻感”问题,而他的“荤素论”与我所说的“吃肉多、接触大自然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说到底讲的是——一个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的“配比”问题。
说实话,想起“油腻感”会联想到见到某男,头发像打了发蜡一样油光发亮,衣服上甚至还散落着头皮屑,脸上冒着油光,再长那么几颗红痘,那简直就是——“喜儿”遇见了“万恶的旧社会”。当然,“油腻感”除了指外表给人的“不清爽”,还有处事上的油腔滑调、油嘴滑舌等做派。
可以说,我们身边不少男性身上总是有种挥之不去的“油腻感”,尤其是中年以后,大腹便便、体态臃肿,脑满肠肥几乎成了常态。这样的男人即使穿名牌、出入高档饭店,沉重的肉身都逃不过虚华表面下的油花四溅,让人不觉联想到——脂肪肝、高血压、脑血栓之类的医学名词。
我个人对清爽干净的男人情有独钟,也并不觉得男人穿西服、打领带、皮鞋锃亮就是绅士范儿,其实干净、清爽才是一个男人由内而外的脱俗气质。我相信一个爱读书、擅运动、热爱大自然的男人,一定与“油腻感”水火不相容。而一个将自我价值系在钱包上的男人,一个满脑子升官发财梦的男人,自然少不了“油腻感”。
其实,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要生存就不能太脱离社会,但是在社会化进程中,切记保存自己的自然天性。一个过于社会化的人,可能功名利禄样样红,但是这样的人生并不足以称道。就像每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口是快了,但是身体受不了。所以日常生活要讲究荤素搭配,而人生也应讲究社会性与自然性的合理调配。
古语云上善若水。如果将社会性比作油,自然性比作水,那么水是一个人的原则与底线,是根本。油可以看作是浮于水表面的保护自身澄澈的部分,而“油腻”指的就是油太多而水太少,这样就有失根本。记住:我们的社会性是从属的,自然性才是根本的。
“生活质量是什么呢?我经常说人其实有三条命,第一是自然生命,生老病死;第二是社会生命,就是贵贱穷达;第三个是精神生命,就是喜怒哀乐,文化修为。这里面涉及高雅与低俗,我们怎样使自己高雅起来?就是要多读圣贤书,让我们心的境界更上一层楼,不计较世间的荣辱是非。我们要在心灵上出家,在俗世中有一种潇洒的情怀,可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禅说庄子》作者冯学成先生如此解释道。
相对于女性,男人的社会化过程似乎更为彻底,所以“油腻感”深重。无怪乎有女人感叹:“少年时代,我们喜欢的男孩子还都有张干净的面孔。可到了中年以后,男人面孔模糊、体型改变,油腻感日重。”
“气质不佳的男性很多,跟社会氛围和家庭教育应该也有关系。父母多会教女孩培养气质和内涵,却很少见这样要求男孩的。社会要求男性功成名就却不要求内在的丰厚,就导致很多人的表面上很风光,却没有充分的内在作为基础和支撑。空浮于表面,谓之油。”
所以要去除“油腻感”,需要增加我们的内在修养,多亲近大自然,最重要的是明白“活在世间而不属于它”的道理,这样才能保有“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自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