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全面两孩政策工作进展专题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时 间:2017年1月22日
地 点:西直门办公区2号楼1层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宋树立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 新闻发言人
嘉 宾:杨文庄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
秦 耕 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司长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辛苦了。临近春节了,我们还是要把大家请来,向大家通报一下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2015年12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面两孩政策全面实施,是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一周年以来,这项政策落地情况怎么样,全国两孩生育情况如何,我们今天专门为大家请来了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指导司的杨文庄司长和妇幼司秦耕司长,向大家解说全面两孩政策工作的有关进展。随后,他们也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和大家进行交流。首先,我们先请杨文庄司长向大家通报一下有关情况。
杨文庄: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下面我介绍一下关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进展情况。
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平稳落地,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抽样调查推算数据,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根据卫生计生统计数据,2016年全年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846万人。在育龄妇女总量下降500万左右的情况下,出生人口明显增加,二孩出生占比大幅提升,说明生育政策调整完善非常及时,非常有效。
一年来,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和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深化服务管理改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动员
中央《决定》颁布后,国务院及时召开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作重要讲话,部署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分工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编制《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谋划构建鼓励按政策生育的制度体系,深入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卫生计生委对全国省、市、县三级负责人开展轮训,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决定》精神,准确把握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各地积极响应,逐级部署动员。北京、山西等24个省(区、市)出台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
广泛开展宣传倡导。制定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工作方案和宣传提纲,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制播公益广告,宣传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大意义,阐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多次举办专题记者会和新闻发布会,全面深入解读政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各地结合实际,组织筹划系列宣传活动,编印宣传材料,发动基层干部走村入户宣讲政策,利用广播、电视、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持续宣传,基本做到了全面两孩政策家喻户晓。
二、完善法规规章和配套政策
着力做好地方法规修订的指导,推动全面两孩政策依法实施。目前,除西藏和新疆外,29个省(区、市)均修订实施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增加了惠民利民服务措施。落实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统一城乡特别扶助金标准(每人每月34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依法妥善处理社会抚养费的衔接问题,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教育部研究制订《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严重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大信用惩戒力度。全国妇联制定办法,对存在性别歧视或严重侵害女性劳动权益的单位,约谈主要负责人。全国总工会指导处理女教师排号怀孕等侵权行为。卫生计生委联合旅游局、民航局、铁路总公司等9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建设标准化的母婴设施。组织开展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调查,研究提出发展托育服务的意见建议。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推进构建鼓励按政策生育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
三、深化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改革
全面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普遍推行网上办理、委托代办,“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会同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出生人口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与公安、民政、统计等部门人口基础信息共享机制。基本实现国家与省级计划生育信息互联互通,初步形成国家出生人口和生育登记信息库。开展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普遍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信息档案,开通养老、就医等“绿色通道”服务,加大扶助关怀力度。稳定和加强基层计划生育网络队伍,充分发挥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参与健康促进、综合监督、疾病防控、健康扶贫等工作。实践证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完全正确,非常及时、顺应民意、十分有效。同时,也存在托育服务短缺、养育成本走高、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相关政策措施不协调等问题和挑战,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谢谢各位。
主持人:
谢谢杨文庄司长。下面请妇幼司秦耕司长向大家介绍关于孕产妇和婴儿健康服务方面的情况。
秦耕: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2016年是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面对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高龄孕产妇增多的新形势,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默默奉献,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全力保障母婴安全,为全面两孩政策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2016年,全国住院分娩活产数达到1846万,较2015年增长了11.5%,二孩比例和高龄高危孕产妇比例明显增高。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9/10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7.5‰和10.2‰,在2015年基础上稳中有降。
众所周知,孕产妇和新生儿突发情况多、病情变化快、家属期望高、救治难度大,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孩子不分白天晚上,我们一线的产科、儿科医务人员全天候守候、全方位服务,全身心护佑妇女儿童健康。值此岁末年初之际,我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向全国妇幼健康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7年,满足新增生育服务需求、保障母婴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然繁重。1月20日,我委召开了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对做好妇幼健康工作保障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调整扩增助产服务资源。针对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和结构性短缺问题,加快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工程,加强省、地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努力满足群众需求,让孕产妇能够享受到更优质、更温馨的服务。对助产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加强针对性指导,引导医疗机构加大内部挖潜,扩增产科床位。同时通过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远程医疗、对口支援等方式,积极推进优质服务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二是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依托产科儿科实力强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加快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确保急救“生命通道”畅通。2017年年底前,省级要建立若干个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市、县两级均要建立至少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二是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依托产科儿科实力强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加快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确保急救“生命通道”畅通。2017年年底前,省级要建立若干个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市、县两级均要建立至少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三是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在去年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推广使用全国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倡导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预防接种、计划生育等服务内容,为妇女儿童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打造生育全程服务链。以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妇幼保健机构评审等为抓手,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
刚刚在材料里我看到,咱们说到出生人口明显增加,二孩占比大幅提升,能不能提供一些依据,所谓的明显增加是多明显?大幅提升是提升了多少?另外,其实对于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之后,中国人口形势大家也有很多讨论,比如两孩放开是不是符合预期?
杨文庄:
首先我介绍一下2016年出生人口形势的情况。再一个,我对全面两孩政策放开以后是否符合预判也回应一下。2016年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第三年,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国家统计局根据1‰抽样调查,推算全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生育水平提升到1.7以上。根据国家卫生计生统计数据,全年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846万人,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政策的积极效应。
大家知道,200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71万人,之后下降到2002年的1647万人。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间,出生人口始终在1600万上下波动。2014年以来,伴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出生人口有了明显增加,尤其是2016年,超过了1786万,是2000年以来最高的出生人口年份。出生人口比“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年均增加了140万以上,所以还是非常明显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卫生计生统计数据,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带动了二孩出生明显增加。2013年以前,二孩出生比重在全年出生人口占比始终保持在30%左右。2014、2015年提升幅度就比较明显了,到2016年,二孩及以上超过了45%,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二孩比重增长主要是由于政策调整的原因,这个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都是相当一致的。
总的看,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是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的结果。政策的实施正当其时,政策效果也十分明显。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目前看还是完全符合预判的,我们有很多的预判,第一个判断,政策实施满足了绝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大家认为,全面两孩政策是党中央出台的一个很温暖的民生政策。第二个预判,出生人口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特别是二孩比重不断提升,刚才把有关数据跟大家介绍了。三是“十三五”是政策调整效应集中释放的一段时间,所以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波动,这个判断我们还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四是相关配套经济社会政策和群众生育意愿、生育行为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完善有关的配套政策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围绕群众生得出、生得起、生得好等方面的需求,完善配套政策,抓好工作落实。
中国人口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给秦司长,去年咱们是全面两孩实施以后高危产妇比以往多很多,这种情况下,咱们妇幼健康服务的成绩还是特别突出,我看首次降到了十万分之二十以下,咱们是做了哪些工作得到这个来之不易的成绩的?第二个问题请问杨司长,我们看到的这两个数据,一个是统计局发布的1786万的数据,另外是住院分娩1846万的数据。您觉得应该怎么评价这两个数据?它的权威性,因为这一下子就差出60万人,说实话已经差得挺多的了,这个数据应该怎么用?能不能直接用卫生计生委这个数据?
秦耕: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母婴安全是我们妇幼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的这样,回顾一年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形势严峻,任务繁重,但是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在去年上半年,我们就研究制定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高龄孕产妇管理服务和临床救治的意见》,专门召开了视频会议,进行工作部署,以高龄产妇为重点,全面加强高龄、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服务和临床救治,我们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关口前移,加强生育前的咨询,为这些高龄妇女规范提供科学备孕的指导,妊娠风险的提示等服务。二是抓住关键,要做好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筛查危险因素,识别高危孕产妇,对高危孕产妇严格实行专案管理,密切监视治疗妊娠的合并症和并发症。三是守住底线,强化危急重症的转院和救治,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的转诊和救治的网络,保证危重的孕产妇和新生儿能够得到及时转运、救治,确保有效衔接和绿色通道畅通。我们推动全程服务,做到及时优质的服务,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死亡的发生,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杨文庄:
我谈谈我的看法,说的不周到的地方,请秦司长补充。
我觉得,统计局的1‰抽样调查与卫计委住院分娩活产数统计,都是国家法定的统计制度。两项统计制度都有一套严格的科学方法和成熟的管理规定,在多年实践中也形成了可靠的工作规范,这两个数据都应当是真实可信的。两项制度因为统计口径、统计渠道、统计方法和统计时点不同,所以在统计结果上出现一些差异,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统计局1‰抽样调查,住院分娩活产数是单个的行政登记记录的汇总。统计局调查依托基层抽样调查员入户调查登记,住院分娩活产数依托基层的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个案收集、汇总、上报。统计局调查是以11月1日为调查时点,并推算全年。住院分娩活产数是按月上报汇总。所以两个统计结果存在差异,我觉得可以理解。
但是今年这两个数据,也有很多高度一致的地方。第一,出生人口增长的态势趋势是非常一致的,比如二季度以来逐月增长,第三、第四季度增长幅度加快等等,这都很一致的。第二,在孩次出生结构上是一致的,二孩比重明显上升。第三,生育水平的总体判断也是一致的。所以,这两个数据都是我们研判人口形势、做好政策调整完善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秦耕:
我简要补充几点。完全赞同杨司长介绍的情况。我们住院分娩活产数的统计,是经过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法定报表,我们的统计方案是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委托,收集、核实和汇总辖区内所有助产机构内分娩的活产儿数,报同级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再逐级上报。另外,数据报送做严格质量控制:一是数据直报系统进行逻辑控制,不符合逻辑要求的予以退回,进行重新核实、核准之后再上报。二是多级审核,除了在县区级收集审核把关之外,地级、省级,都要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并且系统内要保留审核的痕迹。三是开展现场的质控,我们适时抽取一些地市和县,一直到县的某一些助产机构对个案进行调查,对机构的产科、病案室、信息科等进行数据的核实,同时我们抽取一些个案入户进行核实。应该说,这项制度实施很多年了,通过多年实践,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妇幼卫生信息报送制度和质控方法,数据也是真实可靠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
请问杨司长,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后,很多人都说这个政策好,但是觉得养育的负担太重了,不敢生,国家有没有具体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人们的这种顾虑?谢谢。
杨文庄:
这个问题确实是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养育子女的成本确实也在不断增加,压力很大。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以后,我们通过多次调查,这个问题进一步凸显。
根据我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因为经济负担、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占到74.5%、61.1%、60.5%。照料压力、养育成本、女性的职业发展,以及追求生活质量等因素,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约束增强了。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已经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接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个负担。还有,托育服务短缺非常严重,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我们国家80%的婴幼儿都是由祖辈参与看护。近年来,大中城市房价攀升。许多家庭也由于这些因素在考虑推迟生育,或影响再生育的决策。同时一些用人单位,担心女性生育二孩提高用人成本,就业歧视问题也有所显现,一些地方女性产假、哺乳假等权益落实不到位。母婴设施缺乏,女性在兼顾家庭和事业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顾虑。
中央也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构建家庭发展支持体系,鼓励按政策生育。按照中央的要求,国务院40多个部门明确分工,推动任务落实。一方面,积极构建配套的政策体系,完善医疗、托育、教育、社保、税收等相关经济政策,加强妇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制度,加强儿童医疗服务供给。积极开展托育服务,大力推进学前和中小学义务教育均等化,开展相关福利制度的政策研究,完善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措施,保障女性就业、休假等合法权益,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各国在鼓励生育上,主要采取经济支持、提供托幼服务,还在女性就业方面提供一些便利和促进政策。但政策实施的效果一般有5到10年的滞后,这也提示我们需要在政策制定落实方面,加紧做、加快做。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的建设,倡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的生育,摒弃重男轻女的陋习,把生育与养育教育结合起来,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负责。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共同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不要把责任都推给母亲。也要健全完善相应的服务设施,关心妇女儿童发展,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财新网记者:
二孩政策实施一年了,这一年政策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在一些落实方面,比如医院床位等等方面,北京等地出现了产科床位一床难求的现象,现在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秦耕:
一床难求,不是全国普遍现象,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在三级医疗机构。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全国各地都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去年下半年,我们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我们五家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若干意见》,专门召开了会议进行部署。我们强调要求各地在充分摸清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补齐短板,提升能力。我们要求在一个区域内每千分娩量达到17张产科床位,假如达到这个值,基本上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怎么满足这些床位呢?从几个方面:
一是调整扩增,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力。我们通过助产机构的科室间、科室内床位的调整,来尽可能的、尽最大能力扩增产科床位。
二是采取分级建档的制度,对孕妇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引导合理分级建档,假如说在孕产期保健过程中发现一些高危因素或高危风险,助产机构可以给予干预和治疗,转运到相应的三级医疗机构。讲分级建档,实际上也是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做法,大家不要都跑到三级医院去。
三是联合互动,我们通过建立妇幼健康的联合体,通过远程会诊、对口支援等等,来带动基层的服务能力。也就是让孕产妇能够在二级助产机构保健和分娩,让他们心里放心、踏实,生得好、生得安全。
着眼长远,我们要落实“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里面对妇幼健康体系的建设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增8.9万张产科床位,争取在“十三五”前期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确保转诊通道通畅,提升我们供方的能力。
加强机构建设、补齐硬短板的同时,我们要补齐软短板,加强紧缺的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儿科医生、产科医生、助产士等等,希望在“十三五”期间,增加紧缺人员14万人,软硬结合,来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
新华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请问秦司长,前两天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上,马晓伟主任也多次提到母婴安全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也提到说2017年和2018年很有可能迎来生育高峰。我们想了解,现在基层具体的接诊和妊娠分娩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有没有能够做好基层能力,从基层确保母婴安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话,您认为今后还可能有哪些困难?谢谢。
秦耕:
谢谢你的建议。我们要做好顶天立地的设计。立地,要打好基础,强基层,强基层是永远的主题。刚怀孕以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档,免费享受孕产妇健康管理,有些是在乡镇卫生院可以进行分娩。到了一定时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适时给她转到二级或者三级助产机构。在对孕产妇进行定期健康管理和密切监测的基础上,如果发现了高危因素或者高危现象,可以及时转到上级医疗机构,对她进行诊治,保证她后续的治疗和分娩。所以基层是很重要的,一是要做好日常孕产妇健康管理,二是有效识别高危,及时转送。上级医疗机构要发挥指导、带动、辐射作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生孩子是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有时候也会碰上羊水栓塞等风险,这需要我们既要做好日常保健,又要做好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的抢救,这要依靠我们综合实力强的上级医院发挥作用。所以既要顶天、又要立地,两者结合。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秦司长,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有没有抬头的趋势?我们现有的手段能不能预防好?第二个问题请问杨司长,对2017、2018年甚至未来五年出生人口的形势,是不是还会保持继续增长?谢谢。
秦耕:
先心病的升高,有多种影响,我们的检测能力、发现能力提高了、增强了,看得多、查出来的多,所以数量也多了。同时,现在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有一些不是很严重的,严重致残致死的病,出生以后,适时做手术,能及时治疗好,所以这一类的出生的也相对多了。
杨文庄:
我介绍一下第二个问题。应当说,我们在生育政策调整过程中,对生育变化一直有预测,也在密切监测。根据我们预测,2017年,包括“十三五”期间,出生人口应当继续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因为出生人口受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影响,受育龄妇女数量变化的影响,也受其他经济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收入、托育服务、女性就业等等的影响。所以出生人口变化确实需要综合研判。我们预计,2017年全面两孩政策效应会进一步显现,生育水平稳中有升,出生人口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
根据之前的测算,“十三五”期间是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特别是全面两孩政策效应集中释放的一个时期,年出生人口在1700-2000万人之间。需要特别关注两个方面情况。一个是“十二五”期间育龄妇女总量每年减少350万左右,到“十三五”期间,育龄妇女总量减少的幅度要更大一点,每年减少500万人左右。所以,在育龄妇女减少的情况下,由于生育政策调整完善,整个出生还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说明政策效果还是得到显现的。
再一个,“十三五”期间还要关注群众在生育方面有些什么困难和问题。我觉得“十三五”期间是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非常关键的时期,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群众在生育、养育方面的困难和诉求,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比如加强助产服务、加强妇幼保健能力的建设、加强托育服务,保障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劳动权益等等。这些工作都要做,“十三五”期间要努力构建一个生育友好、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的社会环境,减少群众的后顾之忧,使生育政策调整发挥应有的效应。谢谢。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
想问杨司长三个问题。2015年和2016年,能说一下具体的二孩及以上出生情况吗?第二个问题,我自己算了一下,2015到2016年增加人数来看,增加的幅度是8%。这个增加幅度对你们来说是预料之内,还是超过预料?怎么评价?第三个问题,这个增加的情况有没有地区的特色?比如说沿海地区比较高,内陆比较低,或者大城市还是高等等?
杨文庄:
我们有2015到2016年出生孩次情况,刚才我已经给大家作了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口径,2015年出生1655万,2016年出生1786万,2015年、2016年二孩及以上比重都超过了45%,比政策调整前的2013年确实都有明显的提高。从卫生计生统计数据看,有关情况也是一致的。
再一个,刚才你说增幅8%,这个增长幅度是符合我们的预判的。我刚才也已做了回应。
第三个,出生人口增加的地域分布确实有差异。比如,东北和华北的一些省区生育增加更为明显,这反映了在北方确实有羊年效应的影响。同时,大体上看,东部地区、城市地区政策效应要相对更明显一些。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城市地区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人群要多一些,加上流动人口跨地域生育等情况,所以显示出了一定的地域特点。谢谢。
主持人:
感谢两位领导给我们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解答。
如果大家没有问题了,我拜托大家一件事。今天我们还给大家准备了发布材料五--春节期间健康提示。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最近媒体都在集中报道有关春节的信息,充满了快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怎么能做到快乐、祥和?我认为健康非常重要。我们知道每到春节的时候,急诊的病人多、外伤的病人多、酗酒打架闹事的多、老人孩子生病的多,这都是非常让人痛心的。本来是希望全家团圆,好好过个节,出这些状况,这非常让人痛心。我们请专家为今天这场发布会专门准备了这份发布材料,请大家能够通过你们媒体平台,向公众强调健康,强调再强调。在材料中包括这样几个内容:
第一,要注意平衡膳食。春节期间我们有合家团圆,朋友聚餐的习惯,请大家提醒广大公众注意平衡膳食,材料中有很多详细的信息,我就不一一去念了。
第二,要提醒大家戒烟限酒。抽烟和过度饮酒不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有害的。我们现在都非常关心雾霾,但也应该关注我们自己家里的雾霾。比如二手烟,专家已经反复指出了,二手烟是指空气当中如果受到烟雾的污染,人也就会吸入烟雾,在密闭的房子里抽烟,造成的健康伤害不比雾霾低,特别是有老人、孩子的家庭,更要注意不要在家里吞云吐雾。酒喝多了,不但对自己身体不好,他还可能出去闹事。要是喝了酒再去驾车、从事机器操作,就更容易发生危险。
第三,谨防呼吸道传染病。春冬季本身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有一些基础病的,比如说慢阻肺,有这样一些疾病的人更容易被诱发呼吸道的疾病。近期,H7N9流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的确,进入12月我国部分地区H7N9疫情呈现上升态势,中国疾控中心风险评估认为,目前,我国已进入人感染禽流感疫情高发季节,疫情总体特点未发生改变。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内地H7N9疫情仍呈散发态势,不排除在南方部分地区病例持续出现等情况。对此,我委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及早部署,已经于1月4日召开了全国冬春季传染病防控视频会议,指导各地加强疫情防控,并强督导检查。二是积极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加强多部门信息沟通和措施联动,指导疫情防控重点省份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在发现动物流感疫情时,有效落实“三同时”原则,也就是同时到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进行疫情处置。三是强化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四是做好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希望媒体朋友多提醒公众注意,随着春节的来临,人流、物流的集散,将增加呼吸道疾病传播感染的机会。专家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病死禽类,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若接触,须尽快洗手;应购买有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加工处理生禽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应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加工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可能保持正常的作息,加强体育锻炼;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这些知识,我们在发布材料里也都有介绍。
第四,雨雪天气健康防护。要提醒公众防止冻伤、防止寒冷带来的疾病和伤害。
第五,雾霾天气要做好健康防护。前一段时间,各个部门,包括北京市,都做过关于雾霾治理以及雾霾天气健康防护的提示,也希望大家能够向公众传达这种信息。公众能做什么?比如雾霾天气要尽量减少外出,外出要佩戴口罩,要科学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可以在家里使用空气净化装置。还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减少雾霾,比如说我们倡导绿色出行,尽量少做煎炸类食品。我们的习惯是油炒烹炸的比较多,专家做过试验,如果在雾霾天气里,再做这样的餐食,房间内PM2.5的浓度是会大大增加的。这样的科普希望大家既在春节期间集中做,也细水长流持续做所以为什么开始说是拜托大家呢?就是给大家留一点功课,持续不断地进行正确的科普宣传,不怕反复说,目的就是一样,除了医生,咱们健康记者为公众的健康更多地做一些贡献,提供一些细致入微的健康提示,逐步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