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最严“河长制”管好每一米河道 不让污水入渤海

10.08.2016  04:40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吴永哲)7月20日,暴雨洪水沿着石河、汤河、戴河、洋河等十几条河流从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乃至北戴河新区滚滚注入渤海。暴雨过后,秦皇岛市海水水质监测部门获得的数据表明,北戴河及周边近岸海域水质良好,9个浴场水质均在二类以上,其中老虎石等5个浴场水质达到一类。

秦皇岛市境内河流众多,分属于滦河及冀东沿海两大水系,有17条独流入海河流。去年下半年以来,着眼于建设生态城市和持续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秦皇岛大力实施全市域河流生态治理,促进域内河流水质与环境稳定向好,不让污水由河入海。为此,他们将水系治理列为全市“一号工程”,建立健全最为严格的“河长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别担任总河长、副总河长,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全员上阵,编组分包了境内全部17条入海河流;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县、乡、村各级分包领导和责任人。全市共设立市级河长34名,县级河长113名,乡级村级河长1463名,使得每条河、每个河段、每米河道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形成了四级河长齐抓共管,覆盖全市所有河流和全部流域范围的河道管理体系。

今年初,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市长张瑞书带头落实河长负责制,对分包的戴河、洋河进行首次徒步踏查。他们从两河入海口沿河道上溯,踩河冰、走田园、访住户,总计步行近20公里,详细了解河道生态建设、沿岸产业布局以及污染物治理等情况。以此为始,对17条入海河流的流程、流域进行实地踏查,成为几乎每个双休日秦皇岛市、县、乡、村1600多名河长及各级水务、环保、城管、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必修课”。

从年初开始,按照“五到四从工作法”(即:心想到、脚走到、眼看到、手抓到、要求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的日常具体事情做起)的要求,该市所有市级领导干部都在双休日、节假日徒步踏查分包河流。他们坚持现场踏查与运用科技相结合,界定职责与动态落实相结合,短期指标与长期治本相结合,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相结合,检查督导与长期跟踪相结合,在踏查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河长工作微信群”传达指示、汇报成果、交流互动、共享信息,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沟通联动机制。

至6月底,各市级河长累计踏查行程513.1公里,共巡查发现涉河涉水问题1297个、非法排污口254个、河道周边500米范围内养殖场680个、非法建筑物256处、非法采砂点11处。他们对所有问题登记造册,标注上图,明确具体点位、数量、类别、整治要求和责任权属,统一列入重点整治范围并限期整改。

今年旅游旺季到来之前,他们已取缔全部河道非法采砂点,封堵全部254个非法排污口,拆除非法建筑物41372平方米,关停整改养殖场300家。期间7名科级干部因治污不力、工作不到位受到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戴河入海口私建码头被依法拆除,两名盗伐河道林木者被刑事拘留。通过各级河长踏河巡查,河道内非法采砂、河两岸违法建设等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针对多数养殖场存在粪污治理不彻底、部分养殖场粪污入河的现象,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他们近日制定了《秦皇岛市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的规定》,明确将河流河道两侧陆域至少200米范围内地域划定为禁养区,划定所有河流河道两侧禁养区外300米以内为限养区,为根本上解决畜禽养殖业污染河流水质提供了法律依据。

目前,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在各县区普遍建立;河流沿岸村庄土地流转以及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主要河流的河道两岸苗木、花卉、林果等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绿色生态屏障正在形成;戴河、汤河、洋河、石河等多数河流再现鸟类、鱼类、藻类以及沿岸植物和谐共生,生态链条稳定的良好水环境。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