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快速崛起

04.06.2014  17:27

  曹妃甸,迄今为止首都产业外迁最大的承载地。早在2005年,以首钢搬迁曹妃甸为标志,已经拉开了首都功能疏解的大幕。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典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也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曹妃甸以打造全省第一经济增长极为目标,加速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快速绿色崛起。

  从首钢搬迁曹妃甸到京津冀协同发展

  曹妃甸,不能脱离京津而孤立地开发建设;反过来,京津地区也不能无视曹妃甸的优越条件去谋求发展。

  曹妃甸位于首都经济圈的重要位置,拥有69.5公里的深水岸线,常年不淤不冻,是渤海沿岸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的天然钻石级港址。境内浅滩、荒地面积1970多平方公里,可为临港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建设用地。作为新崛起的沿海开发区,曹妃甸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北省首家综合保税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等金字招牌,具有港口、土地、区位、交通、资源、政策等方面的组合优势,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自2003年开发建设以来,曹妃甸累计完成投资3000多亿元,形成2万多亿的资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显著提升、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已经进入产业加速聚集的新阶段。开发建设中,曹妃甸积极谋求、不断扩大与北京和央企的战略合作。以首钢搬迁曹妃甸建设京唐联合钢铁公司为代表,目前已有19家央企和北京企业落户曹妃甸,总投资达1446亿元。2013年,河北省与北京市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后,曹妃甸积极对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疏解,LNG项目已向北京供气,首钢二期、海水淡化进京正在准备或加紧开展前期工作,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华电重工曹妃甸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拓展了区域之间互融共促、合作共赢的发展空间。

  曹妃甸谋求与北京合作,采取“先予后取”模式。目前,通过输气、送水等“服务北京”的工程,突出为首都服务,在服务中发展,曹妃甸已在“对接北京”中取得领先优势。

  中石油位于曹妃甸港区的LNG项目已于2013年12月10日正式向北京供气,日最大气化能力可达2400万立方米,年气化外输能力87亿立方米。此举有效缓解了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市冬季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在雾霾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这一项目肩负着改善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任,也使曹妃甸成为北京重要的能源基地。

  未来的曹妃甸还将成为北京重要的储备水源地。北控曹妃甸日产100万吨海水淡化进京项目,河北省发改委已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届时可日均淡化100万吨海水,经淡化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的渤海海水将通过270公里管线输送到京城。”

  曹妃甸“先予后取”循序渐进的发展战略,为其稳固、优质、高效的成长奠定基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曹妃甸以北京的出海口、升级版的重化工基地、重要资源能源储备供应基地、生态旅游度假基地、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承接地为自身定位,推动与北京的合作不断向着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迈进。

  从产业升级到循环经济

  首钢搬迁到曹妃甸,非但没有使其“伤筋动骨”,反而实现了“脱胎换骨”的产业升级,在资源节约、产品附加值提高、生态保护、循环经济包括大型企业搬迁等方面发挥了示范性作用。

  首钢的搬迁决不是污染的转移,更不是雾霾的搬迁。首钢京唐钢铁厂投入3000多万元建有300个环境在线监测点,用于监测大气、水体、噪声、废弃污染,2013年一级达标天就有70多天。

  搬迁后的首钢进行了彻底地产业升级,过去首钢老厂区主要生产建筑材,现在主要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社会需求比较高的高端板材,比如汽车、家电板材、管线钢等。目前,家电板材市场占有率第一,达到23%,海尔、美的、格力等国内较大的家电企业都是使用首钢的家电板材;还开发了汽车板材,今年预计将达到90万吨的销售量。汽车结构钢中的车轮钢,市场占有率也占据第一位。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首钢的搬迁调整既是适应北京城市定位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钢铁业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需要,成为了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

  循环经济,是曹妃甸的立区之本。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基调的循环经济链条,正在为曹妃甸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把各个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物吃干榨净,循环发展让企业“没有没用的东西”。首钢的生产线衔接十分紧密:物料通过皮带传送,最大限度地减少工序间的损失。炼铁和炼钢之间采用世界领先的“一罐到底”技术,以减少热损失。采用干熄焦技术,把焦化产生的余热全部转化为电能,企业自发电率达到98%。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余气则根据后道工序不同要求,进行优化配置利用。

  依托曹妃甸的深水大港优势,整个企业的流程布局非常顺畅,最大限度减少了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得到国际上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同。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建设之初,就进行了70亿元的环保投资。其中,高炉干法除尘技术在世界上5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中第一次采用,煤气中粉尘的含量降至2-3毫克/立方米,是湿法除尘的十分之一。公司四套海水淡化装置日产淡水5万吨,可以满足整个钢厂50%以上的淡水需求,成为国内稳定运行的最大海水淡化装置。

  不仅仅是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在曹妃甸的重化工业企业中,循环经济的“身影”随处可见。作为化工行业翘楚的三友化工,循环生产涵盖了主辅业大大小小16个生产单位,集团所有装置产生的液体、固体废物都被有效利用。

  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加快,曹妃甸正在打造新型工业化模式,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形式——不同企业之间的循环链条,正在曹妃甸不断拉长。

  为了缓解北京的水资源供应紧张局面,海水淡化进京已经在曹妃甸投入前期试点应用,作为海水淡化进京的“前奏”和100万吨海水淡化进京的先期示范项目,北控水务集团的北控阿科凌5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于2012年3月在曹妃甸竣工,并于去年成功实现向曹妃甸市政管网供水。通过前期测试,海水淡化以后,全部符合国家饮用水108项最新标准,一吨海水可以生产0.46吨淡水,剩下的0.54吨废弃浓海水会给到下游企业制碱或晒盐,实现了企业之间的循环。

  这条不同企业之间的循环链,仅仅是曹妃甸打造“中循环”的一个缩影。在京唐钢铁厂,生产出的废渣被作为冀东水泥、汇鑫嘉德等企业生产原材料,高浓度浓盐水可用于三友集团制碱制盐等,副产品煤焦油可输送至中泓碳素项目进行深加工……

  目前,曹妃甸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已经形成港口物流、钢铁电力、化学工业、装备制造、综合保税区、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七大产业园区,打造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增长快的新型工业化模式,为曹妃甸自身发展、唐山经济转型,乃至整个河北沿海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打造国际知名大港到积极申报国家自贸区

  港口,是曹妃甸的龙头。

  曹妃甸69.5公里的深水岸线规划建设码头泊位263个,全部建成后,港口年吞吐量将超过5亿吨,成为世界级大型港口。自2005年12月矿石码头开港通航以来,曹妃甸港区已与非洲、巴西、澳大利亚等4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直航,货物吞吐量增速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创造了世界港口发展史上的奇迹。

  2013年,曹妃甸新建各类码头泊位12个,累计建成并运营泊位60个,通过能力达到3.5亿吨,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45亿吨,同比增长23%;开通内外贸航线16条,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5万标箱,增长50%。今年以来,曹妃甸港坚持做大总量、提升实力,加快液体化工码头、综合保税区多用途泊位等码头建设,推进矿石码头三期40万吨大型船舶的进港作业,启动五、六号港池的开发建设,年内建成运营码头泊位18个,开辟内外贸航线3条,确保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万标箱。

  曹妃甸港区文丰木材码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专业化木材码头,已于今年年初通航,设计年通过能力602万吨。以此为依托,曹妃甸木材加工集散基地正在建设,预计到2018年加工集散能力达到每年800万立方米,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木材交易平台。不仅是木材,曹妃甸正通过申请设立曹妃甸保税物流中心,推动过境矿石、木材、煤炭等资源就地交易、转化增值,煤炭、矿石交易平台今年上半年建成运营,木材交易平台也将于年内建成。曹妃甸注册成立了矿石交易公司和保税储运公司,环渤海煤炭交易中心、铁矿石分拨和交易中心加快建设,洋森、海森等木材加工贸易项目相继开工;河北港口集团总部成功落户,唐港铁路有限公司完成注册,去年新增170家商贸物流企业;2013年完成港口海关税收241.5亿元,增长10.8%,占全省的59.7%。

  作为国家重要资源能源储备供应基地,曹妃甸依托深水大港、广阔腹地和便捷交通、区位等优势,加快建立中国北方“六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逐步推动曹妃甸港由集疏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转变,着力打造重要资源能源储备供应基地。曹妃甸处于环渤海、环京津的“两环”核心地带,是我国北方地区进入东北亚,走向太平洋的重要门户和对外通道,也是连接我国内陆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大陆桥的起点之一。从2013年开始,曹妃甸正在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通过对煤炭、铁矿石等原材料的进出口,形成“买世界、卖世界”的大出大进的格局。

  致力于打造服务于环渤海地区的大宗进出口物资集散中心,以争取对铁矿石等大宗物资定价的发言权,形成影响全球的“曹妃甸价格”。今年2月,曹妃甸自贸区申请方案上报国务院,目前已批转至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并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曹妃甸也做好了对接部委调研的准备。根据规划,拟议中的曹妃甸自贸区将在功能上区别于天津滨海新区东疆自由贸易园区,并致力于比照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打造服务于环渤海地区的大宗进出口物资集散中心,为“空有漫长海岸线,实无对外开放平台”的河北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