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不仅在室外 可进入室内的紫外线A更易使皮肤老化
夏天阳光炙热,防晒已成为必修课,尤其在户外,沙滩、草地上,我们都很注意防晒,不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医师分会副会长赖维提醒,即使坐在室内、车内也不要忽视防晒,紫外线可以穿透玻璃, 损伤我们的皮肤。
紫外线A更易引起皮肤老化
要做好防晒防护,首先来了解紫外如何侵害我们的皮肤。赖维介绍,紫外线又可分为UVA、UVB、UVC三部分,简称紫外线A、B、C。其中UVC是波长100-280nm的紫外光线,使人高度致癌,但幸运的是,大部分的UVC都给大气层挡住了,无法到达地面。UVB是波长280-320nm的紫外线,占5%,仅能达到皮肤的表皮,短期大量照射可引起皮肤损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脱皮等症状;长久照射皮肤会出现色斑、炎症、皮肤老化,严重者可引起皮肤癌。
UVA是波长320-400nm的紫外线,占95%,对皮肤的穿透性可达到真皮深处,引起皮肤变黑,起到了防御紫外线、保护皮肤的作用。因而长波紫外线也被称做“晒黑段”。长波紫外线虽不会引起皮肤急性炎症,但对皮肤的作用缓慢,可长期积累,导致皮肤老化和严重损害的原因之一。
紫外线A可以穿透玻璃,能损伤即使坐在室内车内我们的皮肤。医学调查显示,长期坐在办公室窗口旁工作的白领丽人,两颊肌肤的老化会有明显的差异,靠窗脸颊的皱纹,是非靠窗脸颊的2.6倍,色素黑斑的差异度更高达3.9倍,窗边渗进的紫外线A成了美丽肌肤不对称的无形杀手。现实中UVB生物活性比UVA强,危险 1000倍,但我们暴露于UVA的剂量可能是UVB的1000倍!!!且UVA不受环境气候的影响,从清晨到黄昏持续存在。
防晒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预防皮肤提前老化,而紫外线A长期作用皮肤导致老化的影响更大,就此赖维指出,防晒不仅仅是防止UVB的照射,防止UVA的照射也同样重要。
关注PA标示预防皮肤老化
除了打遮阳伞、戴太阳帽,涂抹防晒霜便是我们常用的防晒方式。不过面对市面上林林种种的产品,我们该如何选择?赖维护介绍,防晒品大多标有SPF或PA,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显示防止UVB伤害的防晒效果数值,PA(ProtectionUVA)则是指防止UVA照射的指标。“一般人对SPF较熟悉,不过由于皮肤医学专家不断提出警告,强调UVA虽然不易晒伤皮肤,但会引起皮肤光老化及其他病变,所以PA标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赖维如是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谢小元介绍,SPF是显示防止UVB伤害的防晒效果数值。它是根据皮肤的最小红斑量来确定的。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l Dose)是皮肤出现清楚红斑的最短日晒时间。在使用防晒用品后,引起皮肤最小红斑的时间会延长,那么该防晒产品的防晒系数SPF为:SPF=最小红斑量(防晒剂保护区域)/最小红斑量(无防晒剂保护区域)。假设紫外线的强度不会因时间改变,一个没有任何防晒措施的人如果待在阳光下20分钟后皮肤会变红,当他使用SPF15的防晒品时,表示可延长15倍的时间,也就是在300分钟后皮肤才会被晒红。
PA则是1996年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公布的“UVA防止效果测定法标准”(UVA是肌肤光老化的主要凶手),PA值是衡量防晒产品UVA的防护能力。引入最小持续性黑化量来测试UVA的防护能力。最小持续性黑化量(Minimal 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 dose,MPPD):即辐照后2~4小时在整个照射部位皮肤上产生轻微黑化所需要的最小紫外线辐照剂量或最短辐照时间。引起被防晒化妆品防护的皮肤产生黑化所需的MPPD与未被防护的皮肤产生黑化所需的MPPD之比,为该防晒化妆品的PA值。自从2013年1月,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将PA防护程度分为四级,分别为PA+,PA++,PA+++,PA++++。“+”号越多,防止UVA 的效果就越好,有效防护时间也就越长。我们国内市场也有类似标识,消费者可以参考。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通讯员 江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