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不回家去陪山里娃
■关注留守儿童 18名大学生深山支教
■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更爱与人交流了
■大学生在教孩子们制作“水火箭”。图片由大学生提供。
□本报首席记者 谢鑫名 通讯员 刘丹丹
这个暑假,河北师大18名大学生没有回家,而是选择走进山区陪伴留守儿童。他们给山里娃普及知识、制作“水火箭”,度过了充实而快乐的十多天。他们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也让孩子们在这个暑假不孤单。
为了不让孩子们整天与电视为伴
这18名大学生的带队人叫张先洲,大一学生,来自山东农村。张先洲介绍,山里孩子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每逢寒暑假,孩子们在家中没有爸妈陪伴,很孤单,“我在老家常看到身边的留守儿童,在假期里整天与电视为伴。”
于是,张先洲萌发了一个想法:“我要去改变山区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让他们的假期不再孤单,我要用所学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思量许久,他感觉自己的力量有限,便决定在师大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内“招贤纳士”。
听到招募的消息,同学们热情高涨。由于人员有限,张先洲从上百报名者中挑选了17名学生,组成实践小组,张先洲任队长。张先洲说:“这17名队员来自不同的省市,有内蒙古、哈尔滨、天津、云南、江苏等,他们放弃了回家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实践队,让我十分感动。”
放暑假前几天,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准备材料,还忙里偷闲地制作了两个“水火箭”成品。7月18日,实践队来到事先约好的鹿泉石井乡联合小学。7月20日,他们正式开课,主要活动:教授礼仪和手语、制作电子小风扇、制作“水火箭”、废旧物时装秀等等。
孩子们最喜欢“水火箭”制作课
张先洲说,孩子们最喜欢“水火箭”的制作课。“水火箭”的外形和火箭的外形类似,利用压强原理制成,首先准备一个四棱支架,将箭身放置其上,再将底座口部与打气筒相连,不停的往瓶中打气,当压强一定时,“火箭”就会伴着水注飞起。
“其实山里孩子学习能力挺强的,教他们一次之后他们就动手做了,有的学生还做了两个。”等待已久的试飞时间到了,每一位学生都瞪大眼睛,专注的盯着发射地。一个个精美的“水火箭”伴着水花升空,掌声、欢呼声、叫好声,响彻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试飞结束后,学生们久久不肯离开,大家都围在一起和这些老师交流感受。
张先洲一行给山区的留守儿童上了将近一周的课,不仅让孩子们大开眼界,还改变了山区儿童不爱交流的习惯。
张先洲回忆说:“五年级有个叫张明哲的男孩,很腼腆,整天闷闷不乐地发呆。”经过几天的活动,大学生们慢慢引导他,逐渐地他居然开始和大家一起玩耍,话也多了起来。
张先洲说,他们在山村里共呆了十多天,与村里孩子相处得十分融洽,“孩子们学会了很多东西,我们也体会到了很多东西,来年暑假我们还会继续关注山区留守儿童。”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