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语音产业基地:创新驱动擦亮“中国声谷”名片
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基地建设启动以来,合肥高新区着力产业中高端集群化,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带动基地内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加速集聚创新发展,将基地“中国声谷”这张靓丽的新名片越擦越亮。
4月26号,在中科大先研院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展上,由讯飞展出的“全学科扫描阅卷系统”夺人眼球。作为讯飞“超脑计划”阶段性成果之一,依托这个系统,将试卷扫描进电脑,电脑变会自动打出分数,即使是作文题,系统也能根据自身理解作出准确评判。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周倩云说:“它其实运用到了咱们的自然语言识别技术、手写识别技术和智能评测技术等等,它可以做到像人脑一样去思考你文章的立意啊、分析啊、内容啊。”
通过15年在智能语音领域的“深耕细作”,讯飞给机器装上了“耳朵”和“嘴巴”。在使机器实现“能听会说”之后,讯飞又在2014年启动“超脑计划”,向认知智能发起挑战,即通过建立一个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对人类认知、知识表达,逻辑推理等方面的模拟和学习。
科大讯飞研究院项目发展部总监陈永见说:“从讯飞成立以来的话,我们在智能语音交互上创新发展,通过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能够在源头技术上不断创新,奠定了讯飞在我们业界的领先水准。”
创新驱动,使科大讯飞始终站在行业的“制高点”,引领着语音交互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未来。事实上,在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基地,创新发展是基地内所有企业共同的“基因”。
安徽协创物联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物联网、智能家居、车联网领域的互联网企业。2014年,协创落户智能语音产业基地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基于讯飞语音技术平台从事智能摄像头、无线可视门铃、VR相机等新产品的开发,努力使其成为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安徽协创物联网有限公司项目申报部总监肖翔说:“创新的方向就是语音,我们与科学岛、工大、科大建立了产学研合作,2015年我们总共申请了15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只有我们的产品创新了,才能使消费者更容易的接受。”
为支持智能语音产业基地创新发展,合肥高新区相继出台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政策、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政策、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和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政策,努力构建全新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在“中国声谷”产业孵化基地,这里目前已经集聚了50多家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企业。今年合肥高新区与安徽信投公司牵头成立政府性引导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基地内科技型创业公司发展。
安徽信投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祁东风说今年就打算拿出5000万元的政府资金,跟银行合作按照1:5的放大,某种意义起到天使基金的作用,但比VC发挥的作用更大更直接审批也更快。
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科大讯飞的技术成果,基地在基础创新层面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从源头技术创新到产业技术创新的全生态创新格局。
2015年,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基地内完成的各类科技成果转化200项,其中重大技术成果8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软件产品、创新产品和重点新产品达到50项;企业新申请专利183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0多项。创新驱动,将“中国声谷”名片越擦越亮。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胡宏同表示:“我们智能语音在技术层面各个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年50多项发明专利授权非常了不起,今年我们将重点推动最新语音产业成果在国际国内推广应用。”
记者手记:
在新兴产业发展的“竞技场”,谁能在技术上保持领先,谁就站在行业的“制高点”,因为高精尖产业的竞争,说到底比得还是技术上你无我有、你有我强。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安徽智能语音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
在合肥高新区的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是深藏在每一寸土地里的因子。企业坚持将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政府也在积极出台创新支持政策、搭建创新平台,努力培育创新发展的土壤。持之以恒的创新正是基地智能语音产业立于鳌头的根本原因。
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前夜,谁在这场变革中领先一步、棋高一招,谁就能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我省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一批以智能语音为代表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