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市营里镇因地制宜抓党建成效显著
“党领导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又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让我们学习交流书画爱好,我们感觉很幸福。”近日,在晋州市营里镇政府大会议室里,营里村村民张双林挥毫写下诗歌“我的祖国”引起了围观者的共鸣。
晋州市营里镇文化氛围浓厚,素有武举、文魁村庄之美誉。如何以文化为媒,抓党建促发展?营里镇党委把基层党建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了“以党建促文化、以文化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取得了显著效果。
自1993年7月北平乡村干部李三刚等人成立“坷垃诗书画协会”起,在党员示范带动下,营里镇的书画团体如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如今小小的营里镇已有书画协会、坷垃诗书画协会、榜文书画协会、农友书画社、梨花诗社等10多个民间文艺团体,诗书画创作者达8000余人。
对民间涌动的文化热潮,营里镇党委因势利导,每年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达100万元,支持各村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并且在各民间社团的基础上成立了“营里镇诗书画协会”,至今已连续举办7届书画展,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辐射赵县、辛集、宁晋、石家庄乃至北京。书画展也从最初单纯的展览逐渐发展成画、展、裱、销一条龙的产业链。为进一步扩大营里书画的影响力,该镇又建立了营里镇诗书画协会网,诗书画有了专门的网络交易平台,营里书画开始走出晋州、走向全国。目前,该镇有书画装裱企业26家,年交易额在1000万元以上。“诗书画不仅富了口袋,更重要的是富了人们的脑袋。”营里镇党委书记王丙云深有感触地说。
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这里的乡风民俗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营里镇家家户户有字画,凡是嫁闺女、开业贺喜等都时兴送字画对联,吟诗作赋。此外,还出现了“六多六少”现象:富而思进、富而崇德的多了,小富则安、不思进取的少了;学习科学劳动致富的多了,问神占卜封建迷信的少了;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靡靡之音低级趣味的少了;团结友善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尊老爱幼的多了,不孝顺的少了;讲文明礼貌的多了,蛮不讲理,粗言秽语的少了。该镇先后荣获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崇文重德的社会风气吸引了众多客商的青睐,如今,营里镇已成为全国有名的“电缆之乡”,是河北省最大的电缆产业聚集基地。(记者 戴丽丽 通讯员 苏 超 贾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