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讲故事|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青砖墓碑里的战地夫妻情

10.07.2021  02:21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墓碑里的战地夫妻情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堂内陈列的青砖墓碑 省文物局供图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革命史是用英雄的鲜血谱写的。

7月的邯郸,烈日当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一座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堂于苍松翠柏之间静静矗立。微风拂过,树影婆娑,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爆革命火花生有光芒照日月,作献身金鉴死留正气壮山河。”走近烈士纪念堂大门,红色门柱上一副对联追忆着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纪念堂内,陈展着一块特殊的“墓碑”——刻有“鸿化”二字的质朴青砖。它不仅凝聚着抗日战争最残酷时期一对战地伴侣的夫妻情,也见证了一位烈士用鲜血和生命践行革命初心的英雄壮举。“墓碑”的主人是一二九师冀南军区四分区政治部主任袁鸿化。

袁鸿化出生在陕西省高陵县官家寺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中学时期便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加入青年进步组织——青年社,并任社长。1926年加入共青团,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秘密组织农民自卫军,领导农民进行分田地、斗地主的土地革命,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投身抗日战争。

青砖有幸伴忠骨,英烈浩气万古存!就是这样一块块凝结着革命先烈热血和生命的青砖,铸就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不朽丰碑。”讲解员动情地讲述着,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浴血奋战的激烈场面,眼前好像又浮现出了革命先辈们和敌人殊死搏斗的英勇壮举,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1942年是抗日战争也是冀南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时期。当时,袁鸿化任一二九师冀南军区四分区政治部主任。4月29日,日寇在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下,纠集了三万余兵力分两路以突袭方式,分别将冀南党政机关以及新七旅、第四分区党政机关以及新四旅团团围住。袁鸿化和官兵们展开了英勇的突围战斗。下午二时许,突然从临清、博平方向奔来两股敌军,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最终,因寡不敌众,袁鸿化身中数弹,倒在一块棉花地里,壮烈牺牲,时年34岁。

青山埋忠骨,叶落有根寻。

袁鸿化牺牲时,他的妻子周雅怀孕即将分娩。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她悲痛欲绝,但依然坚持骑马9公里去送丈夫最后一程。周雅赶到时,棺木已经钉好,看着战友们把丈夫掩埋,她坐在坟墓旁失声痛哭。

从墓地回到住处后周雅想到,一同安葬的有好几位革命同志,将来又该怎么分辨呢?于是,她连夜从老乡家找来一块青砖,先用笔写下“鸿化”二字,再用小刀深深地刻下这个留在心底的名字。这块青砖墓碑,寄托了周雅对袁鸿化的无限哀思。第二天,周雅冒着生命危险策马再次赶到墓地,将青砖墓碑埋到了丈夫的坟前。

11年后的1953年,正是根据周雅的回忆和这块特殊的“墓碑”,人民政府在众多烈士的遗骨中,顺利辨认出袁鸿化的遗骨,并移葬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如今,这块青砖墓碑陈列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堂里,向人们诉说那段感人的战地夫妻情,那一个个用鲜血和生命践行革命初心的英勇事迹……

精神不朽,血脉传承。烈日当空,却挡不住人们缅怀英雄的脚步。烈士纪念堂内宁静庄严,摩肩接踵的缅怀者默默参观,鞠躬致敬,以自己的安宁幸福,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灵:山河壮阔,这盛世正如你们所愿。(河北日报记者曹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