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桶装水成“水患”是监管在“放水”
近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公布了今年第二阶段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监督抽检信息。瓶(桶)装饮用水、纯净水等微生物超标问题仍较为突出,不合格率超过两成,791种各类饮料被曝不合格,其中饮用纯净水、天然矿泉水、其他瓶(桶)装饮用水样,抽检样品不合格就达775种,占97.97%。不合格样品中,也不乏乐百氏、汇源、娃哈哈、怡宝等知名品牌产品。(12月7日 《京华时报》)
说实话,瓶(桶)装饮用水、纯净水的质量很水,公众应有心理预期。但“水”到不合格率超过两成的程度,确实让人意外。今年5月份的抽样监测数据显示,在瓶(桶)装饮用水样品中,不合格样品率为11.9%。而且,有关部门信誓旦旦,绝不能让桶装水一直“水”下去。但可怕的是,从严监管的声音还在余音绕梁,桶装水却变得更差。不禁要问,桶装水为何一直这么“水”?
其实,桶装水的质量问题出在哪,毫无秘密可言。即使是局外人都能总结出几点来。比如,冒牌、贴牌水厂太多。许多小作坊,一头接上自来水,另一头就接上名牌水桶,高大上的桶装水就新鲜出炉。在比如,为压缩成本,许多水厂没进行消毒、或消毒措施不彻底……。而监管的失明、相互扯皮,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桶装水市场“劣币驱良币”,越来越“水”。
事实上,找到不合格的桶装水,并不难。想想看,许多桶装水的市场价是5元、8元一桶,除去配送成本、人工、电,使用什么水当材料,把工序简化到什么程度才不亏本?这些低价的桶装水,其实就是一封举报信。而至于比较微观、难治愈的微生物超标问题,我想在质量就是生命,声誉就是信誉的今天。倘若有关部门,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发现一起曝光一起,也能倒逼桶装水品牌就范。
可实际情况却是,有关部门只是定期做一个抽检,集中进行一次曝光。即使是点了,乐百氏、汇源、娃哈哈、怡宝等大品牌的名,也是排名不分先后。到底谁的质量更糟糕,并未指明。至于关停黑水厂、严惩造假者等更直接有效的动作,也是靠地方监管部门的自觉。试问,如此温柔的监管,能保护桶装水的安全么?由此观之,桶装水的高合格率是监管在“放水”。只有让监管硬起来、严起来,桶装水才能不太“水”。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安全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特别是,在水污染事故此起彼伏的当下,公众越来越把桶装饮用水,当成是安全避风港。如何让这个避风岗不在“水”?有关部门必须用行动说话,用更专业、更用心、更尽责的监管,治愈桶装水这个“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