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藩篱

30.05.2018  17:50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隆重开幕,这是党的十九大后我国科技界召开的一次盛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制度、科技奖励制度、人才管理制度等,激励科技界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有理有据、通俗入心,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工作创新发展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在肯定所取得成就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细致阐述了我国科技工作各环节所存在的束缚。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应认真领悟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检视科技体各环节存在的不足和障碍,并以此为制度创新的突破口,持续推进改革修正,促进科研能力迸发。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尤应如此。

  比如,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是人工智能等领域科研创新的基础,但缺乏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建立相关制度,保证数据的可挖掘、可利用。我国积累了全球最为丰富的临床数据和信息,但这些来自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却并没有得到更为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缺乏标准规范带来的数据壁垒、无法互通共享造成的信息孤岛,致使在科研开发中挖不动、掘不进,一直是被广为吐槽的痛点。制定数据采集和利用的统一标准、规则,打破医院之间、地区之间林立的数据烟囱,让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走出机构的围墙,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急需制度建设的引领和推动。

  比如,营造充分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同样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驾护航。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健全,使“山寨”一度成为让科研人员伤心和畏惧的词汇。保护知识产权不仅不会束缚科技创新的手脚,反而是激发激励创新研发的动力。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为促进药品研发创新,我国正在制定完善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已就相关具体实施办法数次公开征求意见。

  再如,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仍有赖于用制度保障创新潜能的持续释放。成果转化是科研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后一公里”,但这也正是我国科研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科研人员不能从创新中得到应有的激励和价值体现,阻滞了科研成果从样品向产品再向商品转化的脚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已推出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逐步明确了成果转化收入向科研人员倾斜、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支持政策,突破了科研人员在岗创办企业的政策壁垒;但仍需将相关利好措施和政策加以固化,形成系统的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国科技工作注入了鼓舞人心的动力;我们相信,随着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制度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备,我国一定会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重要的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