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理顺价格 时机和顺序是关键

19.10.2015  10:58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了六大价格改革重点领域,医疗服务价格名列其中。虽然《意见》用了“理顺”二字,强调“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但提到价格调整,很容易被理解成涨价,对此最敏感的就是老百姓。然而,作为新一轮医改的“必修课”,这艰难的一步却是非迈不可。

  医疗服务价格的理顺,针对的是整个医疗价格体系中扭曲的部分。这就意味着,医疗服务价格有的要向下调,有的还得往上调。对此,医疗机构需要改变心态,不能只希望明显低于成本的门诊费、护理费、手术费往上涨,对那些“赚钱”的检查费、耗材费等,也要有降下来的心理准备。老百姓同样需要转变思维方式,要认识到看病不只要为昂贵的器械、吃到嘴里的药品付费,更值钱的是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在医保的支持之下,是时候为这些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买单了。

  事实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医改这盘大棋局中重要的一步,把握好顺序和时机是这项改革的关键所在。《意见》明确提出了调价的底线,即要确保医疗机构发展可持续,医保基金可承受,还要确保群众负担不增加。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特别是今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全面推进,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都耳熟能详的词汇。当前,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已经扩展到城市大型公立医院,通过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招标采购、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疗机构行为等多项医改措施,节省下来的医保基金,正好可以用来补偿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经费,已经为调价腾挪出了空间,我们可以认定,这就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时间窗”。

  就医疗机构而言,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同步,调整收入结构也是必须要完成的作业。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医院收入要依赖药品加成、设备检查等思维模式必须转变,以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服务水平为立院之本的思维模式必须建立起来。目前,相当一部分医院的收入构成比例中,医护人员技术劳动的比重还是太低,医院在收入分配中,要切实改变投大楼、买设备的老套路,让医务人员的付出得到合理回报,有尊严地获得收入,最终才能指望他们主动杜绝大处方、滥检查。

  相比于其他价格,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涉及范围更广,复杂程度更深,老百姓也更加敏感,《意见》里特别提出,价格改革要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确保平稳有序。今年4月重庆调价风波让业内不少人心有余悸,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必须得到财政、医保、民政等“友军”的支持。财政部门要保证对医疗机构的必要投入,使医疗机构摆脱长期的生存困难状况;医保部门要改变支付方式,放弃原来用得最顺手的总额控制,探索新的支付方式,既保证老百姓的权益,也保证医院能够生存和合理发展;民政部门要做好兜底工作,保证最贫困阶层在价格调整之后的基本医疗。

  下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这步棋,关系到医改整盘棋局。当然也不能指望一调就灵,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之后,还有很多复杂的工作要做,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解决改革带来的种种问题。只有这样,价格机制改革才能切实转化为医改的红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惠及广大百姓。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