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我省进入主汛期
7月10日,我省进入主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省降水量总体偏多,太行山区南段偏多2至4成,子牙河、大清河和漳卫河流域出现洪水风险较高,发生洪涝灾害可能性大。目前,全省水利系统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密切关注雨水情,确保安全度汛。
一是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及时调整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成人员,公布了主要行洪河道、大中型水库、主要蓄滞洪区、重点防洪城市等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在1002座小型水库、487个河道内村庄、2923个蓄滞洪区内村庄全部落实了县乡村防汛责任人。二是开展隐患排查整治。针对发现的553处各类安全隐患,387项已全部整改到位,其余166项已落实了应急度汛措施。5月中旬,省水利厅又安排6个工作组,深入65个县(市、区),重点对小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蓄滞洪区和河道内村庄等防汛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全省通报,限期整改。三是推进度汛项目建设。我省汛前完成了69项应急度汛项目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129处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已完成79处,年底前全部完工。在14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主汛期投入使用。四是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我省修订了《河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组织指导市县和管理单位修订各类应急预案1290个。特别是对小型水库、险工险段、山洪易发区、蓄滞洪区、尾矿库、南水北调总干渠及城市内涝等薄弱环节,细化了防、抢、撤、救等防范措施。对涉及人员转移的,各地编印了防汛明白纸,明确了报警信号、撤离方式、避险路线等,逐村发放到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五是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按照专群结合的原则,我省组建了163支、1.02万人的专业抢险队伍,2368支、87万人的群众性抢险队伍。省级1000万元的防汛物资采购补库工作已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防汛物资储备已达3.38亿元。将全省小型水库预警预报纳入县级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通过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向小水库管理人员发出预警信息。省财政投资862万元,为1002座小型水库全部配备了卫星电话,主汛期前已配发到位。六是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了《河北雄安新区防洪规划报告》,明确了雄安新区不同区域的防洪标准、防洪总体布局、防洪工程措施。与北京市、天津市共同制定了《京津冀水文测报协作方案》,建立了雄安新区水文测报联动机制。今年,我省在前期对潴龙河、赵王新河、白沟河制定洪水预警标准的基础上,对雄安新区上游的漕河、瀑河、萍河、府河进行了预警指标分析,确定了准备转移水位、立即转移水位、成灾水位等。在白洋淀上游主要河道新建视频监控站20处,在漕河、瀑河、萍河、府河新增水文巡测断面4处,进一步提高了雄安新区主要河库监测预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