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10.10.2015  10:25

  时 间:2015年10月9日
  地 点:北京人卫酒店会展区C801会议室
  主持人:宋树立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
  嘉 宾:王 斌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
      陆 林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谢 斌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书记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 宋树立:
  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来参加10月份例行发布会。
  明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为了配合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科普教育活动,我们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宣传司刚刚一起举办了“世界精神卫生日”现场宣传活动。今天发布会我们请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王斌副局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院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谢斌书记,还有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的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于欣教授和安定医院的马辛院长,他们坐在嘉宾席上,一会儿也会回答大家的问题。

  请王斌副局长来介绍我们精神卫生工作进展情况之前,我有两个好消息先向大家通报一下。在国庆期间,2015年10月5号,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李克强总理当天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祝贺,指出了这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工作者为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刘延东副总理委托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负责人到屠呦呦研究员家里去慰问祝贺。昨天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一起召开了“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获奖座谈会”,学习贯彻总理的指示。屠呦呦研究员和陈竺副委员长代表中华医学会到场出席,并且讲话。三个主办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医药界的专家代表也发言,屠老也做了非常好的讲话。

  当时得知获奖消息的时候,我委李斌主任正在南非出席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她当时在会上对屠呦呦表示由衷的祝贺,而且还专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指出青蒿素的研究使上百个国家数亿人日口受益,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不仅具有伟大的科学价值,更具有伟大的生命价值。
  获奖的消息在中非会议上也进一步掀起了“中国热”,与会的各国代表都对中国表示祝贺,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主任莫埃提女士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为近年来非洲人民尤其是儿童妇女的死亡率降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摩罗副总统穆哈吉说,在科摩罗疟疾的住院率曾经高达42%,“中科抗疟项目”取得极大的成功,现在疟疾的住院率已经从42%降到了零,而且2014年以来,没有出现一例死亡病例,这个贡献不仅体现在卫生领域,更是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领域。南非的卫生部长莫措阿勒迪认为这一奖项不仅对中国,对整个金砖国家都是一个喜讯,会鼓舞大家坚定卫生发展与合作的道路,携手并肩,取得更大的突破。

  当前正是“十三五”谋篇布局的时候,我们将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的要求,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解决群众的健康问题为导向,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深化医药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加强中医药集成和创新,激励更多科研工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事业献身的精神,潜心研究、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再攀高峰,不断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这是第一条信息。
  第二条信息是,在南非当地时间10月4号-6号,第二届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在南非开普敦成功举办,刘延东副总理为会议致贺信,对进一步加强中非卫生合作提出了新的希望。会议形成了《开普敦宣言》,指出中非应该围绕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加强卫生合作,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一些可预防的传染性疾病,比如说埃博拉出血热,艾滋病、结核、疟疾,以及虫媒传染病等这些疾病采取必要的行动。今后三年中非双方的卫生合作将重点在公共卫生、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提高非洲药品可及性这些方面来开展。我们将本着“非洲需要、非洲同意、非洲参与”的原则予以技术上的支持和协助。

  中非的卫生会议是中非论坛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南非举行,卫生会议的召开正好是在峰会之前,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历史节点。中非卫生合作从历史上看是悠久的,从成效上来看是显著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我这里有一组数字,1963年以来,中国累计向非洲派遣援外医疗队员2.43万名,超过2.7亿人次的非洲患者接受诊治,51名中国医疗人员永远安息在非洲大地。2014年3月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累计向疫区及周边共13个国家提供4轮总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援助,派遣了1200多名医护人员,为塞拉利昂援建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为利比亚援建治疗中心,为疫情国和周边国家培训医护及公共卫生人员1.2万人次。
  不久前联合国大会特别峰会正式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强调以人为本,在卫生领域明确提出了确保各年龄的人群享有健康生活、促进健康福祉这样的发展目标。中国和非洲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对于人类发展和全球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这次会议,就是我刚才说的第二届中非卫生的会议会成为中非友好合作的新的里程碑。以上是我要通报的内容。
  下面我们请王斌副局长介绍我们国家精神卫生工作进展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 王斌: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受邀参加今天世界卫生主题日的宣传活动,刚才有两位认识的媒体朋友下来跟我说,从第一个节目开始就被感动着,在差不多七八十分钟的时间里一直被我们的活动温暖的氛围和医务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康复者顽强与疾病抗争的精神所感动着、感染着。其实这就是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和目的。
  各位媒体朋友,我们也非常期待大家能用各种多样的方式把我们这场活动的主题、氛围和宣传的包容、关爱、接纳的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宗旨传达给社会,有劳各位了。
  下面我把最近这几年国家卫计委和相关的政府部门开展的一些精神卫生相关的工作进展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精神卫生既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更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现阶段还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它不仅是医学问题,大家通过今天的宣传活动也看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还有公安部、中央综治、民政部、全国残联等多个部门来共同的举办这个活动,其实在各级的工作过程当中,我们也是一个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工作方式。

  近些年来,精神卫生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群众对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精神卫生既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更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现阶段还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近期,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规划全国精神卫生工作
  2013年5月1日,《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各地按照法律要求规范开展精神卫生服务,主动发现、及时诊疗、社区管理、防治结合的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工作模式在全国逐步推开。为了深入贯彻实施《精神卫生法》,解决当前精神卫生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制订《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 -2020年)》。提出普遍形成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促进公众心理健康四个方面的总体目标。为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实现,《规划》一方面强调加强政府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职责,坚持依法防治。另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精神卫生工作所需经费。同时要求对制约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基础和临床应用型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二、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初步形成
  近几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与综治、公安、民政、人社、残联等部门共同研究、解决精神卫生工作问题。各部门履职尽责,逐渐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中央综治办在近两年对各级地方政府综合治理(平安建设)考评中,加大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考核力度,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并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召集会议,强调预防和减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重要性,对全国范围内发生的肇事肇祸重大案(事)件进行通报和结果跟踪。公安部门对有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依法处置和强制医疗,部分地区肇事肇祸率有所降低。民政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服务发展的意见》《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文件,积极兴建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并完善此类机构服务功能。民政、残联部门大力开展精神残疾社区康复服务,帮助患者回归社会。访谈的环节,其中广州的利康家属资源中心和长沙的心翼会所都是残联和民政部门推动支持的这一类机构的建设和运行。多部门协同工作的局面正逐渐由上至下,逐步深入。

  三、精神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全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患者就医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据统计,全国现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平均1.71张/万人口,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平均1.49名/10万人口。各地依法推动综合医院尤其是县医院设立精神科或心理门诊,方便患者就近就医。江西省已在70余所综合医院建立精神科,基本实现了全省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

  四、患者服务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大
  2004年,国家启动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2009年,将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随访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以提高患者发现报告率和管理率为抓手,建立了省级卫生计生部门约谈和定期通报制度,精神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2727个县的5.7万用户使用该系统进行患者信息录入和随访管理。全国登记在册患者429.7万例,患者管理率达到73.2%,其中96.9%患者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根据对系统内个案信息初步分析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07:1,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的占4.6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高达83.6%;18-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76.1%,患者贫困率达55.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极为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贫困率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治疗依从性低,缺乏足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目前,全国已有近1/3的省份出台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专项政策,北京市、长沙市实现了门诊患者免费服药,四川对门诊患者实行定额支付且不设起付线,江西和云南对贫困家庭患者实行免费救治,湖南省将重性精神疾病救治救助工程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五、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2015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印发开展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试点地区以试点工作为抓手,加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创新工作模式,率先破解患者救治救助保障水平低、专业机构和人员严重不足、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等精神卫生难点问题。截至2015年8月底,已有11个试点地区以市政府或多部门文件形式印发实施方案,部分试点地区已在加强患者救治救助、开设社区康复机构等方面出台政策。
  六、大力开展精神卫生社会宣传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会同教育、宣传等部门,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进公众对精神健康及精神卫生服务的了解,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
  虽然近年来精神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面临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多、专业机构数量少且服务能力不足、基层部门间协作不力、精神病人社区康复严重滞后等问题。今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联合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规划》有关规定和任务,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统筹各方资源健全患者救治救助制度,维护公众身心健康,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宋树立:
  下面请记者提问。提问之前请说一下代表的媒体。
   健康报记者:
  有三个方面想问一下,第一,目前国家精神卫生工作面临哪些困难,国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第二,针对精神科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国家如何应对?第三,近年来,患抑郁症的人数是否有所增加,数据是怎样的,国家开展了哪些工作?

   王斌:
  我来回答前两个问题,关于抑郁症的问题,我想交给马辛院长。
  首先关于精神卫生工作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我们目前采取的一些措施。现在实际上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数量根据系统登记报告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但是我们为这些患者,甚至更多的还没有发现的患者,民政、卫生的机构都在为其提供服务。但是机构的数量相对来说还不多,已经有的机构服务能力水平还需要再提升,服务和供给之间还存在矛盾,这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同时,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服务比较滞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这是我们目前面临很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病人的数量多、疾病负担重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现在病人都能享受到普惠性的医保政策,包括新农合,同时民政部门还为困难的患者提供医疗救助。还有残联利用残疾人保障金项目,对一些精神残疾人给予一些社区免费治疗,这些实际上都在局部地区缓解了病人的负担。
  另外,就是刚才提到的我们防治的能力不足。这两年我们也在加大专业机构建设的力度,截止到2013年底,据统计,短短3-4年时间里,在国债项目支持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数量和病床数都得到增加,病床数增加了近4万张,极大的解决了病人一床难求的情况,这是针对能力不足的方面。当然还需要加强基层的服务能力,比如县或者县以下服务的能力,刚才我提到了,在县医院建设精神科,这是我们2013年委里发的一个文件,这两年我们正在致力于这项工作,怎么把县医院精神科开起来。

  另外是关于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怎么来办。对于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来说,不仅仅是医疗的问题,当然医学和医生进行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通过刚才宣传片,通过刚才两个社区康复的机构,大家基本能了解到,他们实际上是社会交往能力的一种恢复,和他们职业能力的恢复,所以就需要社区居委会包括民政系统、残联系统共同来推动这项工作。包括刚才我提到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就是想在这样一些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的政策,这是针对目前精神卫生工作的一些困难采取的措施,各个环节的工作目前都在加大力度。
  刚才说到精神科医师数量的问题,确实刚才我介绍情况的时候,提到现在人均每万人口的精神科医生的数量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里,我们还是偏少的,即便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是偏少的,这两年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去年的时候,2014年教育部和卫生计生委,还有其他一些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改革意见》,这个《意见》里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探索举办临床医学精神医学方向这样一个专业,也就是说从本科医学就招收精神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能够积极的来扩大精神科急需人才培养的规模,这样能够使精神科的医生从科班培养开始就进入一个“快车道”。同时,为了进一步的加快精神科医生的培训,国家在2015年的时候,在重大公共卫生专项里,卫生计生人员能力培训项目里也安排了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的任务,也就是说我们在基层、在地市级、县级,用一些转岗培训,利用1-2年培训的时间,能够给其他科的医师进行精神科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考核合格的给他们增加精神科医师的职业资格,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精神卫生力量不足的困境。另外对社区医生进行了大量的家庭随访管理的培训,这些都是我们想方设法来缓解人力不足的措施。
  第三个问题,关于抑郁症的问题,想请马辛院长来回答刚才记者的提问。
   安定医院院长 马辛:
  大家都非常关注,总提一个问题,说我们国家现在抑郁症的患病人数是不是有所增加。近年来,我们国家在全国大范围的抑郁症患病情况的调查还没有开展,只是在不同的地区开展了抑郁症的患病率调查。抑郁症患病率各地区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在1.6%-4.1%之间,更多的研究也显示,躯体疾病像肿瘤、糖尿病、关节炎、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等这些慢性疾病,跟抑郁症又互为危险因素,有共同发病的风险。也有研究显示,像关节炎、背疼、头疼的患者患抑郁症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9到3.2倍,抑郁症患者发生肿瘤、心血管疾病、中风的风险也是比较高的。但是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由于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率比较低,大部分患者很少因为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疾病问题就诊于医疗机构,往往都是以躯体的不适症状或者躯体疾病去就诊,所以也导致抑郁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率偏低一些,这样会延误治疗的时机。
  从抑郁症防治方面,像国家制定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将抑郁症的防治也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各级政府也开展了对抑郁症的科学研究、转化医学研究等等,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到临床服务中。另外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精神卫生工作者在抑郁症防治科普教育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福利工作杂志记者:
  针对我国2015年4月各部委联合在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通知下发以后,要求各试点以试点工作为抓手开展工作,我想了解一下,8月底11个试点工作到现在工作进展是什么样的。第二,在社区开设康复机构方面是否有具体的指导方案,包括社区机构的专业人员配置以及针对所在地区相应的监测,还有精神康复患者回去以后回访的具体情况。谢谢。

   王斌:
  试点工作在6月份开了启动会,为了更好的推进试点工作,我们在今年6、7月份进行了三期试点城市的培训班,就是把试点的宗旨、目的,以及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试点地区六个部门的同志都来参加了培训,所以启动的培训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到8月份,已经有11个城市启动了这个工作,而且下发了当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包括昨天北京市海淀区也由区委办公会通过了他们的试点工作方案,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在这些已经取得试点工作进展的地区里面,我们看到了有些地方对病人的救治救助政策提出了新的举措,有的是各部门合作,我们希望把合作机制建立在基层,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只有在离老百姓最近的节点上,工作才是最为有效的。工作的小组既有卫生,也有民政,还有残联的助残员,还有民政的民政干事,还有综治的网格员等等,这样的工作小组对于病人的管理和服务来说都是非常有效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我们希望在这些地区推动社区康复,社区康复工作相对其他精神卫生工作比较滞后,因为需要各方面的资源,这些工作在试点工作方案里也都有要求,希望各个地方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说现在已经有康复机构的,希望康复机构能够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像今天介绍的长沙心翼会所,没有把患者当病人,是把他们当成和正常人一样的“会员”,没有和正常人区分,让他有一个角色的认同,给他分配任务,甚至由这些会员亲自指导其他的会员来到这个会所里进行学习,服务其他的会员,这些都是康复理念崭新的、平等的、更加人性化、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理念。所以我们希望这些康复理念在更多地方做开、推广开,但是这项工作还在个别点上。在我们的试点方案里也希望各个地方有不同的探索,例如政府花钱购买服务,或者直接举办,包括民政部门举办,残联部门举办等;卫生部门进行技术支持,探索一些模式,之后争取更多的部门间合作,把它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社区康复网络,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病人真正受益。

   中国实用卫生杂志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刚才王局长提到2013年在县级医院设立精神科,能否介绍一下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在县级公立医院这个层面,能够设立精神疾病专科的有多少比例,他们的水平和科室的建设情况怎么样?第二个问题,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型报告,在社会上有很多靠虚假宣传和不科学的手段,号称治疗精神疾病的一些医院,当然主要都是所谓的一些民营医院,北京也有很多。这些情况我不知道各位领导是否了解,是否有采取一些措施?谢谢。

   王斌:
  你提到的县医院设立精神科的要求,是在2013年国家卫计委办公厅下发的文件,目前主要还是希望在基层能够有精神科医生服务患者,因为我们现在大量的工作都是在地市或者省级。所以,如何能够把服务放在离老百姓更近的地方,下发了这样一个文件。目前来看,县级医院设精神科的工作进展速度还是比较正常的。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精神科医生,现在全国还有三分之二的县区没有精神科专业机构,也就是没有精神科医生,首先我们要有精神科医生才能够把这个科建起来。其实现在很多地方在县级医院,都是神经精神科这样的来建设,精神问题和神经的问题自古以来是一脉相承的,有很多关联性,所以在县医院里,神经精神科已经建起来了,神经科医生来参加精神科的培训,实际上很多地方也已经做过,我们也鼓励这样一些做法。非常关键的点就是要严把质量关,一定要进行考核,一定要有专业的资质来做这项工作。另外,在国家支持的前提下,培养精神科护士,有医生、有护士才能把这个科开起来。因为全国差异比较大,县医院设精神科的工作需要慢慢推进,是逐渐成熟一个、完善一个,所以这个工作在“十三五”期间还要继续深化,不断的把它发展下去。

  民营医院设立精神科或者是举办民营精神病专科医院,这个问题在很多地方越来越普遍,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服务不同的服务对象,实际上这是我们现在医改的方向,从国家大的政策来看,是积极鼓励的,但前提是这样一些民营力量来做这样一些非常专业化的工作是需要有质量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来,需要前置的审批和后续的监管同步跟上,这是我们的原则和宗旨。我们现在也不断的去更多的了解民营专科医院的情况,今后我们对这个问题还会进一步调研,对于目前他们取得的成绩,以及他们对于社会和病人的支持,当然还有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共同帮助他们科学正确的发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宋树立:
  其实无论是公立的医疗机构还是社会举办的医疗机构,对于医疗机构的设置、人员的资质准入、医疗安全的监管都是一视同仁,是统一的一个标准。没有说公立或者是社会举办的有不同的标准,在准入、质量、监管上都是一样的,不存在区别。

   南方周末记者:
  问一个问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上,治疗一般是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想问一下,医院在承担心理咨询上比较少,因为人员,包括一些资源的因素。而且了解到六院有的医生跟我说,预约他需要等到明年,但是社会上这种服务非常多,而且整个体系又没有被管理起来,这块将来怎么衔接,医院有没有考虑把心理咨询的人员纳入医院,做一个很好的合作,使他在社会上要价不会非常高,又有规范,也可以分担医院压力。谢谢。
   王斌:
  确实,《精神卫生法》里规定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关的内容,医院实际上对于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来配合开展,但是确实现在医院里心理治疗人员比较少,而且专业化的程度也有待提升,这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但是在我们现在看来,包括六院、安定医院等等都在大力推心理治疗的服务,我想从政策角度会越来越提升这个。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的问题确实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在精神卫生服务领域,简单介绍一下六院的服务情况,也是全国精神专科医院开展心理治疗服务的一个缩影。心理治疗专家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过去有很多心理治疗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精神科的训练,培养一个成熟的心理治疗专家不太容易,所以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模拟历练过程。我们现在正在改善、改进,刚才王斌局长谈到,在卫计委改革的要求之下,还有《精神卫生法》的要求之下,我们会培养越来越多的心理治疗师,服务我们的病人。

   陆林:
  过去我们在心理治疗方面,对我们医院人员的考核、待遇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在临床医学方面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心理治疗这个专业相对来说,希望卫计委将来也有一个从中级职称到高级职称,相当于主治心理医师或者主任、副主任心理治疗师,使心理治疗师有很多的上升空间,就有很多人愿意来做心理治疗师。在北大六院,几乎都是精神科医生,因为他对心理治疗感兴趣,或者病人有强烈的心理治疗方面的需求,来兼做心理治疗,精神科医生做心理治疗完全是合格的,因为他经过长期的训练。社会上很多做心理咨询的,按照《精神卫生法》的规定,他只能做咨询,不能给病人做治疗,因为一个病人是简单的心理问题还是有精神上的问题,最好是由专科医生来判断。如果在社会上做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普通的群众解决心理上的困惑或者是一些问题,但是如果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或者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是很难解决的,需要心理治疗,所以需要到专科医院来。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国家现在正在努力做这件事情,希望专科医院有更多的心理治疗师,现在精神科医生都缺少、都不够,所以有资格的心理治疗师更少。社会上那些咨询的机构,大部分不是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对于一般的小问题,夫妻吵架,孩子不听话可以咨询,如果有长期心理困扰,还是要到专科医院找专职的心理治疗师,这样不会耽误病情,可以很好的解决。所以我们现在在大力的加强专科医院心理治疗师的培训,使更多的有严重的或者长期心理困扰的人得到专业医生的帮助。我们北大六院,在这方面我们每个礼拜三下午有专门的心理治疗门诊,每天下午四点半到七点半也有专门的心理治疗夜诊,我们的心理治疗医生、精神科医生都是经过这种训练再来做这件事情,医生不是很多。所以,我们谢谢媒体朋友的关心,我们一定会改善医院心理治疗师的培养,尽量满足社会上的要求。

  还有一方面是呼吁心理治疗的门诊费用太便宜了,这是个问题。我们很多医生觉得他半天的价值做心理治疗,在我们医院是60块钱一个号,专家、正教授,心理治疗时间很长,要一个小时,下午四个小时,他只有260块钱,还要给他配护士,配挂号,260块钱他半天的工资都回不来,这也是很多医生不愿意做心理治疗的原因,所以刚才这位朋友提的社会上的那些是因为没有人监管,愿意要多少钱就多少钱,但我们是公立医院,所以最多是60块钱,这个定价也是20年前的定价,没有改变,心理治疗收费低、人才少、专家少,即使是这样,我们医院还是做了很多的工作,一定要有这样的门诊,希望医生和心理治疗师满足病人的要求,即使医院医生亏损,但我们还是要提供服务。遗憾的是有时间限制,平时专家只有那一段时间才出心理治疗门诊。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书记 谢斌:
  关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从技术上来说,有很多交叉,现在我们把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切分开,主要是从管理的角度,对他们服务的对象和服务的问题做一个边界的区分。但是这个边界不是特别清晰,传统的心理咨询或者是心理治疗用的技术包括针对的对象很多都是重叠的,精神科的医学服务有很多病人也需要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刚才提到这个问题,除了心理治疗的问题以外,可能更多的涉及到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确实有很多咨询机构,也有很大的需求。外面的收费可以达到每小时一千块、两三千块,但是医疗机构里挂号费、专家费只有60、80块。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上海在《国家精神卫生法》出台以后,修订了地方的精神卫生条例,今年3月1号正式实施了新的地方条例。其中专门有一章涉及到对上海范围内的心理咨询机构的规范,主要的原则就是由卫生计生部门来作为行政主管部门,这在全国各地没有完全统一,国家法里也没有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海通过地方立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对社会上开设的心理咨询机构,我们不是在准入的时候设门槛,而是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心理咨询机构如果是营利性的要在工商机构登记,非营利性的在民政登记,但是从事工作的人员要有相应资质,除了获得心理咨询师相关的资质以外,还要经过一年的培训实习,最后还要考核通过,才能够正式从业,这也是为了加强对心理咨询行业的监管,包括刚才提到的对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怎么样更好的进行解决。

  另外,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这些机构包括人员事中事后的监管,采取了定期的考核,监督检查这样一些方式。然后对考核和检查的结果要定期向社会公示,这也是地方法规里明确的,所以今后在上海从事这个事业首先要有资质,第二是要接受监管。第三个非常重要的是心理咨询行业内部要加强自律和相关的继续教育。除了卫生计生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还要求建立行业协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行业协会,来加强自律和相关的维权和一些工作。日常的工作包括考核、实习、定期考核,从业规范制定,标准制定,都是通过行业协会来进行具体日常的操作。其实心理咨询师进入医疗机构,尤其是专科精神病院这个问题,以前有很多人都谈到,好象依据国家的《精神卫生法》只有心理治疗能够在医疗机构里开展,心理咨询不能在医疗机构里开展,我个人认为这是对法律的误解,因为法律是要求心理治疗一定要在医疗机构里开展,但是没有禁止心理咨询在医疗机构开展,所以我相信今后对心理咨询人员和相关的行业,全行业的规范日益加强以后,心理咨询师提供的专业服务如果能够得到卫生计生部门的认可,得到专业机构的认可,得到公众的认可的话,随时可以进入到医疗机构里去。卫生部门里现在是有几个大的序列,医、药、护、技,今后可能还有心理治疗师,这些都属于卫生部门内部的职业。今后心理咨询师,包括有社会工作者,还有医务社工,他们要进入医疗机构工作的话,完全可以通过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现在我们政府也是倡导这样,很多专业的服务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开展。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除了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以外,我们近期也在越来越多的使用心理咨询师相关的服务。

   中国慢病管理网记者:
  三个问题,第一,精神病是否属于慢性病的范畴,刚才说2013年立法后,精神病在康复这块是否更为完善了一些?还有精神病治疗是否可以适应分级诊疗,怎么样理顺三甲、二甲、一级医院的分级诊疗关系?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 于欣:
  在2012年的时候,联合国开了一个“特别联大”,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把卫生作为他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全球动员起来,关注慢病的流行,这个慢病中就包括精神卫生,可见精神疾病是慢性病的一种,因为很多精神疾病虽然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期,但是有可能是持续终生,很多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也是非常漫长的。所以我们都这样认为精神疾病就是慢病的一种,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都是一样的,而且它的流行趋势是越来越突出和明显。

  大多数的慢病疾病其实是横跨各个阶段,确实在比较发达的国家,很多慢性疾病是在初级保健提供服务,就是我们所说的家庭医生,再通向专科医院。比如在美国、澳大利亚这样的发达国家,90%以上的抑郁症都是由家庭医生来诊疗的,这些常见的疾病如果都放到精神科来的话,我们再有10倍的精神科人员还是不够,我们国家的抑郁症人群保守估计有4千万左右,我们才有2万多专科医生,如果我们每天看100个抑郁症患者也看不过来,一定是需要到基层,但是基层需要非常好的培训和转诊措施。为什么说90%的抑郁症患者可以由家庭医生来看,因为90%可以很容易的让经过培训的家庭医生作诊断、做出处理,因为抑郁症现在的诊疗是相对简单的,完全可以通过培训让家庭医生来做,但是为什么还有10%是精神科医生来做,因为还有10%的抑郁症患者比较麻烦,诊疗或者变化上复杂,可能家庭医生掌握不好,所以就需要转诊机制转到专科医生这来。所以这种转诊机制或者说我们把这种常见精神障碍下沉到基层保健或者是初级保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也尝试在做,北京大学在公卫学院里面专门设了一个家庭医学系,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把精神卫生整合到它的培训当中,全科医学里给了精神卫生一个月的教学和实习时间,也是希望在我们全科医生教学里面,把精神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知识教给全科医生,可能我们国家未来发展重点就是全科医学,全科医学服务的对象之一就应该包括常见的精神疾病。

   谢斌:
  其实国家《精神卫生法》颁布已经有两三年时间了,这个法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加强对精神病人收治的相关条件和程序的规范,原则上是所有精神障碍,不管是重的还是轻的,都是以自愿住院作为基本的原则,如果说自己有病也同意住院,或者经过医生解释以后接受了我们的建议,这些都是作为自愿住院的。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严重的精神障碍,主要像精神分裂症这些重性的精神病,包括一些轻的精神障碍里,有的患者可能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的控制,或者不能够辨认自己的行为,或者社会功能严重的缺失,不能很好的照料自己,等等这样一些严重精神障碍,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存在伤害自身的风险或者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风险或者行为,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够对其实施非自愿住院。
  非自愿住院现在也在程序上做了严格的限定,伤害自身的行为,自己可以不同意住院,但是一定要经过监护人同意我们医院才能够收治,监护人如果不同意就由监护人带回家去自行监护、看管。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监护人也可以不同意,但是因为已经涉及到对其他人的风险,所以只要是医疗机构判断存在这样的行为或者有这样的风险,必须要住院,这种情形的住院主要是依据精神状况以及危害行为的严重程度,所以对医疗机也有严格的限制,一定要定期进行评估,看是不是还继续有这样的风险,疾病是不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一旦没有这个风险了要及时解除,及时办理出院。另外还有一种更极端的情形,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如果这个行为已经触犯了我们国家的其他法律,比如说《治安处罚法》、《刑法》,按照新的刑诉法的要求,还要走更严格的程序,就不是由医疗机构来决定,也不是由监护人来决定他的住院,而是要走司法程序,通过公安移交到检察院,检察院再向法院申请,最后由法院做出决定,实施的是强制住院、强制医疗,强制医疗也有相应的《刑诉法》的法律规定。我们国家公安部现在也在推动全国各地建立强制医疗所,这又是更严格的管理措施。

   宋树立:
  刚才你提到的分级诊疗,9月上旬,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在这里面提出来分级诊疗要大力推进,要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这样一个原则来推进。分级诊疗一定是要大医院放的下,基层医疗机构接的住,病人还要愿意去,这里面主要是机制问题和能力问题。今年已经拿出三个病来开展分级诊疗的试点,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和结核病,在这三个病的试点过程中会探索比较流畅的分级转诊的机制,加强基层能力的建设。精神疾病这类需要社区康复的疾病,下一步将会通过分级诊疗,对病人做好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全过程的服务。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嘉宾、谢谢各位专家。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
首批疫苗将在美进行临床试验
  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莫德纳公司2月24日宣布,卫生厅
世卫组织认为:中国疫情顶峰已过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24日表示,卫生厅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看望慰问感染医务人员
  在抗击疫情战场上,一些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卫生厅
江苏恢复日常诊疗秩序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卫生厅
世卫组织强调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构成“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24日强调,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