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是县域经济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如何让开发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无极县在“稳扎稳打”,做大做强项目的同时,坚持绿色崛起,努力在省会东部工业阵营实现突破。
走进无极县鸿发皮革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内,印有彩色图案的皮革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随手拿起一块彩色羊皮,手感似绸缎,颜色比布匹还要鲜艳。企业负责人聂振民说,这些彩色印花皮革是用进口的国际印花机在全无尘环境中制作的,他们这项技术在国内还是第一家。(出录音)“平常的价值10多块钱一平尺,这个彩色压纹可以卖到30多块钱一平尺。”
聂振民指着展示厅后方的一片在建工地说,皮革是无极县传统优势产业,要拉长产业链才有发展后劲。今年,该公司投资1.3亿元开建真皮箱包和沙发座套制作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5亿元,“还是要走精细化,起码我有一个产业链下来,经济增长30%肯定是有。”
像鸿发皮革这样在建或扩建的亿元以上项目,无极县有8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而这些项目都是在无极县28平方公里大的经济开发区上,这个只占全县面积不足6%的园区内,正迸发着惊人的勇气和创造力。
今年以来,无极县对皮革业实行了脱胎换骨式的升级改造,关停取缔了县里所有涉水排放的鞣制企业,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组成4家股份制公司,集中到园区生产,从源头上解决皮革业的污染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事多年皮革经营的韩增利对此深有感触,“每次转型升级,无极皮革这个产品质量都会提升一大步,特别是在大气环境和污水排放上。”
韩增利是个地道的无极县人,也是石家庄军城皮革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公司从1993年的小作坊演变成现如今占地150亩,投资3.2亿元的高科技厂房,他觉得经济效益必须与环境效益相结合。(出录音)“我们做了四水分流分支,通过我们生化污水处理厂,能够达到我们环保部一级排放标准。”
除了大项目转型升级,无极县经济开发区内的小型企业也开启了“扎堆”创业模式。在河北潘成产业园内,三家纺织品加工企业,按照产业链分工相邻建设,有效降低企业产品成本。无极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段志超说,要实现工业突破仅仅靠自有企业还不够,必须招大商、引大资,大项目和强企业所带来的价值是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今年1到6月份,我们无极县的工业项目有强劲的发展劲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7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截止目前,无极县共有工业建设项目159项,总投资430亿元,今年1-6月份,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2.6亿元,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河北电台记者樊志军、石家庄电台记者刘英志、王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