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旋律 燕赵儿女抗日歌】地道战 伏下神兵千百万

29.08.2014  12:29

今年9月3号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是全国人大立法确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作为敌后抗日主战场,在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中,燕赵儿女不畏强暴、英勇抗敌,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业绩。地道战、地雷战、大刀队、雁翎队,无数英雄形象光彪史册,以他们故事创作的抗战歌曲传唱不衰。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本台从今天起推出特别报道《不朽的旋律——燕赵儿女抗日歌》,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唤醒和鼓舞了几代人的动听旋律。今天请听第一篇《地道战——伏下神兵千百万》。

这首诞生在抗战时期冀中平原的革命歌曲,唱出了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中国人民坚定的心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南侵,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进行灭绝人寰的大扫荡,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

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运用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战术-----地道战。

在冀中平原,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的就是保定市清苑县的冉庄。

看过老电影《地道战》的朋友,一定对这钟声不陌生。只要这警报钟一响,冉庄的民众就拿起手中的武器,跳入自家的地道中随时准备迎战。

说起冉庄的地道,不得不提到冉庄地道创始人----抗日英雄张森林烈士。为了躲避敌人的扫荡,张森林在自家挖了单口洞,人称“蛤蟆蹲”,这是地道的开始和雏形。但由于“虾蟆墩”光藏不打,一旦被敌伪军发现,就是死路一条。

冉庄人发挥集体智慧,将单口洞,变成双口洞,直至左邻右舍的地洞互相挖通,形成了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能防能藏的地道网。

今年83岁的李恒彪是参与过冉庄地道战的民兵,说起那段难忘的抗战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李恒彪:就从那藏身洞、洞连洞、最后想延伸,发展成地道要雏形,初步的时候,就想这么着挖,那场面相当感人你追我赶,互相比赛,比进度,比质量,只要党,只要毛主席说一句话,那行动绝对一致!

地道出入口灵活多变,有的设在室内墙角,有的利用牲口槽、风箱、锅台、井口作为出入口,经过伪装,敌人很难发现。隐蔽枪眼和射击孔遍布全村每个角落,构成明暗交叉的立体火力网。

在抗日战争中,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对敌作战50多次,歼敌2000多名。

冉庄,仅是我省在抗日战争年代用地道作战的典型之一,在燕赵大地上,还有无数的“冉庄人”用这种方式与日寇作战,保家卫国!地下硝烟弥漫,千百万燕赵儿女用智慧和勇敢为抗战历史划上了浓重的一抹红色!(河北电台记者孙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