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专项·创新药物篇:从跟随到原创的突破之旅?
创新药物研发是实施新药专项的重头戏。自启动以来,新药专项坚持仿创结合,着力研制防治重大疾病及应对突发疾病的急需药物,以更好地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经过7年不懈努力,新药专项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针对重大疾病加强创新药物研发,截至目前已有92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138个品种获得临床批件;密切结合临床用药需求,完成200余种大品种药物的技术改造,涉及国家基本药物80余种,显著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可及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专项支持品种占15.3%。
自主创新药物捷报频传
定点靶向癌细胞的新一代抗癌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是当前国际肿瘤药物研发前沿热点,其研发涉及抗体大分子药物、高效化学药物、偶联方法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度很大,目前全球仅有2种药物进入临床应用。2015年9月,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ADC抗肿瘤新药RC48获批进入临床研究,标志着我国在ADC药物研发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新药专项对ADC药物等前沿研究给予大力支持,大大加快了新药研发速度。”领衔该项研究的烟台荣昌生物公司首席科学家房健民说,这一科研不仅得到了新药专项的资金支持,也进入了新药专项推荐优先审评品种的绿色通道。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有数个ADC药物正在申报临床批件。
房健民说,科研团队研发的ADC药物主要针对乳腺癌、肺癌、胃癌等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这也体现了新药专项药物研发要解决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疾病的核心思想。
“过去我国新药研发除青蒿素等个别药物外,整体而言与国际差距很大,但现在发展势头良好,前沿创新领域的药物研发与国际发展日益接近。”新药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表示,新药专项组织的重大新药创制工作对全国创新药物研究起到了支持和推动作用。
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新药专项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如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我国原创抗癌新药西达苯胺,是全新结构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也是中国首个授权美国等发达国家专利使用的原创新药。全球首个治疗晚期胃癌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是胃癌靶向药物中唯一一个口服制剂,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明显降低治疗费用。抗肿瘤新药盐酸埃克替尼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喹诺酮类抗菌Ⅰ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的成功面世则改变了我国该类药品依靠仿制药的局面,填补了国内该领域40余年的空白。这些药物疗效显著,个别药物药效明显优于国际临床一线用药,现均已投产上市,惠及万千患者。
技术改造让好药更亲民
抗癌大品种楷莱(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价格昂贵,每支约9000元,且存在黏膜及皮肤毒性等副作用。在新药专项支持下,我国科研人员在仿制基础上二次创新,创造了更加安全有效的产品,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截至2014年,已有超过3万名患者受益。该产品已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做好高端仿制药研发,也是医药产业创新的重要方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董小平表示,我国科技水平和医药研发投入与国外还有差距,做好仿制药和高端仿制药研发非常重要。新药专项发挥了非常好的杠杆作用,“不仅鼓励源头的创新,也鼓励了再创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新药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蒋建东研究员表示,新药专项在支持原创药、生物技术药研发的同时,也支持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着力提升生产技术,提高质量和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新药专项支持下,我国药物研发高端仿制加速发展,为医改大病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如抗肿瘤药物多西他赛合成的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可有效去除异构体杂质,减少副作用发生,有效提高原料药利用度,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该药现已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累计销售额达50亿元。专项支持的中药大品种疏血通、丹红、血栓通等7个品种单年单品种销售额均突破30亿元,有望成为突破年销售额60亿元的重磅产品。
更令人振奋的是,由我国首创的部分创新药物有的已申请多个国家专利,有的已在国外开展国际注册,也有仿制药大品种经过技术改造后销往海外。
目前,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剂已提交美国FDA新药申请;他克莫司、拉莫三嗪等多个化学药制剂通过美国FDA认证;抗胰腺癌中药康莱特注射液获美国FDA认可,进入Ⅲ期临床;复方丹参滴丸、血脂康胶囊、扶正化瘀胶囊、穿心莲片等中药品种获得美国FDA批准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即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丹参药材和粉末等药材标准进入美国药典,17种草药专论列入欧盟药典。
重点领域要实现跨越
过去5年,中国医药研发的增速居世界首位,中国在多项医药创新指标中已显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近年上市新药和申报的1.1类新药基本都是在已知靶点上的跟踪创新,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成为制约创制重大新药的主要瓶颈之一。
“中国对全球医药创新的总体贡献小于5%,新药专项未来将更关注从理论到技术体系实现‘中国造’的原创药研发。”蒋建东表示,过去虽然我国有麻黄素、青蒿素、三氧化二砷等原创药物问世,但药物研发还是主要跟踪西方。随着国家实力和科研力量不断加强,将更重视“以我为主”的原始创新,尤其要有大品种的原创药。目前,新药专项也在进行相关布局,有望在肿瘤、糖尿病、高血脂等领域进行重点突破,部分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候选药物与西方药物相比更有优势。
“十三五”期间,新药专项将以品种研发和关键技术为突出主线,核心目标为产出一批重大产品,集成一批关键技术,转化应用一批成果,实现新药创制重点领域跨越。
专项将重点针对恶性肿瘤等10类(种)重大疾病,强化转化研究和创新,重点加强重大药物的品种研发和产业化。一是重大创新品种,占领技术前沿,填补领域空白。二是临床急需品种,采取仿创结合方法,满足临床急需,降低医疗费用。三是重大国际化品种,按照国际标准要求,切实提高高端制剂的品质,在满足内需的同时,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