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与创业哲学

28.08.2015  10:20

(一)从制造业全球化到创新全球化

现在的时代不同于以往,做成什么事情不是光看内部,而是首先要看世界。在过去制造业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抓住了制造业全球化的契机,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而宁波也是充分受益的地区之一。制造业全球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梯度转移”,主要体现在一些制造业环节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从而降低成本。可以说,以往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围绕着制造业全球化展开投资或产业布局。而制造业全球化的过程正好与中国改革开放相吻合,中国抓住了制造业全球化的机遇,实现了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崛起。

但在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已进入了创新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全球化以梯度转移为理论依据,而在创新全球化过程中,核心是高端辐射。创新全球化有两个动力,一个是创业,一个是创新。这其中,各类资源要素不再是因为价格便宜,而是哪里有新的思想、新的商业模式,便向哪里集聚。创新全球化的核心是原创技术、全新商业模式等,它们在哪里体现?就在创业中体现。

创新全球化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虽然说进入创新全球化以来,中国在制造业全球化的价格优势不再,但中国的一种新的优势就是创业活跃。以往,硅谷被认为是全球创业最活跃的地区。但实际上每年硅谷新创企业是15000家,而我们宁波的这个数据就高达25000家。由此可见,中国创业的氛围是非常活跃的。尽管有很多低端创业,但创业是一种动力,而我们的这种发展动力远远大于欧美和日韩。在创新全球化时代,我们的劣势是什么?这个劣势就是缺乏思想自由,这是中国致命的缺憾,不仅受几十年的体制机制约束,还受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影响。目前很多人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而国外的环境最容易让人打开脑壳。因为一个人的环境、视野决定他想什么。在创新全球化时代,这种自由的思想就越来越重要。工业经济需要“螺丝钉”,新经济需要的则是原创的思想。不同的时代,资源配置方式不一样。以往的斯大林模式、毛泽东模式在工业时代还有一定市场,但用来搞新经济绝对没有出路。因为新经济最需要的,就是人的创造性。

总之,中国因抓住了制造业全球化的契机而崛起;现在到了创新全球化阶段,中国要以创业来参与创新全球化。在创业的过程中,中国人要进一步打思想的束缚,让思想更自由,参与到改变世界的伟大进程。

(二)创业类型及创业者新趋势

我认为创业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求生存创业、求发展创业、求变革创业。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代创业是为了求生存,主要是自己没有钱、必须下海养活自己,包括浙江的鲁冠球等等。第二代创业者是为了求发展,很多是留学生创业,比如张朝阳、李彦宏等,都是求发展的创业。最新的创业,也就是第三代的创业者是寻求变革的创业,或者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对世界某一个方面不满意,很较真地用新方式去做。这种创业的成功率低,但一旦创业成功,就是改变世界的。目前这种类型的创业开始出现,如国家“千人计划”的一些创业人才,我们宁波也有一些相关案例。

这其中,宁波的创业者或企业家有个不好的传统,就是“闷声发大财”。这种观念在工业经济时代还可以行得通,但在创新全球化时代是不可行的。因为这种方式会错过或淹没很多机会。现在,你要想快速成功就要向投资者讲故事、与更多的人接触,积极整合资源而非单枪匹马地埋头苦干。以往宁波很多企业都不愿意上市,挣钱很多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但随着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深度分解及融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这种商业机会还很多,后三十年这种机会就越来越少。

现在我讲讲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三大新趋势:

第一个是系列创业者。系列创业者在把企业创办到一定程度之后,或者将企业卖出,或者聘请职业经理人继续经营企业而自己去创办新的企业。比如硅谷橡子园的朱伟人、臧大化、王大成、龚行宪等8位合伙人,他们先后在硅谷、中关村、台湾等地多次创业成功,成功后将企业卖出或交予其他人管理。系列创业者的创业企业更容易获取天使投资,因为他们有很充分的创业经验。中关村也呈现了这样的趋势,比如点击的王志东、小米的雷军等。但就整体而言,系列创业者在中关村以及其它地区还远未像硅谷那般成熟。系列创业者具有非常丰富的创业经历,对新的创业机会的把握和对社会的理解甚至远远高于大型公司的CEO。在我看来,四五十岁的人比较适合做系列创业者,而六七十岁的人却更适合做天使投资。

第二个是跨区域创业。跨区域创业者指频繁来往于两个以上地区,从事创业或投资的人。跨区域创业者为什么越来越重要?因为他们能够及时把握最新技术热点和趋势,拥有多地区的经验,了解最新商业模式和理念,他们感知世界的能力更强。我们国家的“千人计划”应该更多地引进这些跨区域创业者。

第三个是拥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越是全球化,就越需要改变世界的创业者来开拓人类的新疆域。以前,改变世界的是政治家,后来是科学家,但是二者越来越受到国际边界、学科边界的限制,不能系统综合地利用全球资源。究竟谁能改变世界?是创业者,他们能够用全人类的知识,改变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硅谷为什么这么热?就在于一批具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的存在。

(三)创业的哲学及其误区

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哲学家波普尔提出其证伪主义的精髓,即“假说—证伪法”。在波普尔看来,科学不是证明什么是真理,找出错误才是科学的根本,其本质则是试错。我认为,创业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在创业过程中,大部分技术路线要失败,然后创业失败了。实际上,失败了很正常,只有极少数创业者的技术路线正确,然后取得成功。在硅谷、中关村等创新高地,大家都认为创业失败是件光荣的事。然而在大的范围内,当前社会各界对创业的认识还有一些误区:

第一,中国人过于灵活、过于聪明,中国的创业者往往要去尝试很多不相干的技术路线。既然创业是一种试错,创业就应尝试一种技术路线,如果失败了还继续干。实际上,这正是创业大忌。创业就是要专攻一件事,学会理性地接受失败。

第二,中国有很多天使投资人或媒体对创业缺乏认识。比如,李开复曾高调地宣称创新工场的孵化成功率80%。这不仅是一种近似炒作的说法,还违反了创业试错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创业成功率最多不超过20%。

第三,我国孵化器很多,但它们的责任不应是延长在孵企业的创业时间,也不是延长技术路线失败的寿命,而是让更多的企业进入孵化器,发现好的创业者,发现之后给予跟踪支持。如果应该跌入死亡谷的企业不“”,那么伟大的创业者就难以陆续地筛选出来。

第四,地方政府难以建立“创业失败是光荣”的文化。前段时间,在宁波论坛上,我就讲硅谷创业企业1.5万多家,宁波每年创办两万五千多家企业。这其中,跌入死亡谷的企业一定会很多,在新经济时代,更重要的是培育创业失败是一种光荣的理念。

第五,小微企业与高技术企业或科技企业具有不同的含义,对其也有不同的要求。小微企业是为了生存,要想方设法求得生存;科技创业有更多的使命感,他们在探索人类新的生存生活方式,要善于接受失败。工业时代,企业的序列是小微企业、中小企业、骨干企业(或龙头企业)、大企业。而高新区不存在小微企业,企业的序列则是创业企业、瞪羚企业、跨国公司或高技术大公司。

目前,宁波力求通过打造天使之城、培育高成长企业、推进高新区“一区多园”等加紧从创业源头、产业管理方式以及产业布局上向新经济方向转型。新经济转型意味着什么?在工业经济时代,石油化工等产业是可以计划的;但在新经济时代,是难以计划出来的。这两种经济,前者不是试错的过程,但后者是群体试错的结果,是靠创业和试错来实现的。总之,创业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新经济的发展依赖源源不断的创业者。

(四)瞪羚企业与新经济

目前,中国工业经济加紧向新经济方向转型。这其中,以重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宁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新经济中谁代表增长?是骨干企业、大企业或龙头企业吗?不是,而是“瞪羚企业”,也就是宁波市提出的高成长企业。

什么是“瞪羚企业”,这需要从创业说起。创业就是试错,试错就面对一个死亡谷。企业能够从死亡谷跳出来就是“瞪羚”。“瞪羚企业”发展的速度很快,以空间需求为例,开始是一间房,再就是一层楼、一座楼、几座楼,再就是一片楼。“瞪羚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等特点,是新经济最大的标志。它们主要通过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细分市场领域等方面的创新,一旦跨越死亡谷,就会飞快、成倍地增长。

(五)中国新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再就是结合中国新经济发展的优点及缺点,谈一下中国新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从发展动力来看,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瞪羚企业数、上市企业数高于美国。目前,一个高新区是否成功,主要就看上市企业数量。2008年-2011年,中关村IPO数量连续四年超过硅谷;而中国近四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数量,也超过了美国本土企业的数量。但从发展成效来看,中国的大企业或高技术大公司数量却远远落后于美国。目前,硅谷每五年能出一家改变世界的企业,如苹果、英特尔、脸谱和谷歌等。

为什么中国缺乏高技术大公司?因为中国创业缺乏原创、中国社会缺乏自由思想、中国创业者缺乏远大梦想。比如说,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有吸毒的经历,这类人要是在中国创业,不但难以获得支持,甚至难以争得立锥之地。而正是他的经历,才有更多的体验和思考,才有更多的体悟和灵感,才能对商业创意、商业机会有独到的理解和把握。所以说,第三代创业者的使命艰巨,不仅要有自由的思想,还要有远大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