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下降一成多
我市出生缺陷防治经验全国推广
本报讯 (记者 王丽强) 我市出生缺陷防治工程实施3年来,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由111.51/万降低到95.26/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日前,我市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经验被全国妇联向全国推广。
记者从市妇儿工委办公室获悉,我市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治工程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全市自愿婚前医学检查9.53万人,检出各类异常1.4万人,婚检率达到63.4%。孕前优生健康检查9.4万人,检出异常0.54万人,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3.81%。这其中,“牵手服务”新模式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市妇儿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大部分县(市)区已经形成了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牵手服务”工作模式。婚姻登记处与妇幼机构“合署办公”,使一对新人在进行结婚登记的同时,在同一地点,免费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方便群众参与出生缺陷防治工程。
作为筛查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卫生计生部门强化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检查服务质量。市卫生计生委与市总工会联合开展了全市妇幼健康技能竞赛活动,积极选派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检验、评估、B超等专业领域骨干参加国家、省级专业培训。2014年共对全市从事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基层医务人员500余人进行了业务培训。
根据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规范,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妇幼及计生服务机构重点做好婚检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检出的异常病例及时给予医学建议,建立信息随访登记,进一步检查诊断,治疗及转诊,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服务。对新发现确诊的代谢性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时联系残联及相关单位,将其纳入康复救助范围。2014年,免费筛查儿童先心病606人,其中阳性患者85人,为符合条件的46人实施了免费手术。
按照市妇儿工委的安排部署,今年我市将继续完善“宣传-筛查-诊断-干预-随访-救助-康复教育”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机制,积极推广相关部门“牵手服务”工作模式,努力提高出生缺陷预防的各项检查率,尤其是婚前医学检查率,把好出生缺陷防治第一关。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