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新政:健康老人为失能、失智老人让“床位”
新京报讯 (记者王卡拉)从8月1日开始,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将只能接收特困或五保老人等四类老年人群体。只有在公办养老机构有空余床位的情况下,才可以向社会老人开放,但将按市场价格收费。此举将纠正目前一些公办养老机构定位不准确,服务对象错位的现象,让一些真正有刚性需求的失能老人、经济困难老人获得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机会。
7月16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中就曾指出,我国部分公办养老机构定位不准确,服务对象错位,原本应服务政府保障对象的公办养老机构,收住了一些低龄、健康、经济条件较好的社会老年人,且一些地方出现了建设高档公办养老机构的趋势,导致部分具有刚性需求的失能老人、经济困难老人被排除在外,有失社会公平。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强调,公办养老机构的核心职能就是保基本、托底线,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政府保障对象,比如三无、高龄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群体。
此《报告》发布后没多久,北京市民政局就发布了《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及评估管理办法》,从8月1日开始,老人如果想入住北京市的公办养老机构,必须接受入住资格审核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符合条件的才可入住。
具体来讲,只有符合以下四类情况的老年人,才可以入住北京的公办养老机构:政府供养保障对象,包括特困人员、以及农村五保对象;低保,或者低收入家庭中的孤寡、失能或高龄老人;市级及以上劳模、因公致残、见义勇为伤残人士中的失能高龄老人;失独家庭中失能,或70岁以上老人。
老人提交入住公办养老院的申请之后,需要接受至少三项审核。首先,确定户籍年龄情况;第二,根据申请人三个月内的体检报告判定健康状况;第三,根据经济状况、家庭成员以及社会贡献等,确定保障类别。
■ 声音
民营养老机构:机遇与考验并存
北京保利安平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段萱认为,新政对于民营养老机构是机遇与考验并存。
段萱认为,新政实施后,许多排队等候公办养老院的老年人会流向民营机构,他们是民营机构乐于争取的“准客户”。四类人群之外的、存在养老刚需的老年人数量则更多,总的养老市场没有变,民营养老机构占比份额会快速扩大,民营机构发展的机遇即将到来。
段萱分析,新政颁布后的一段时期内,民营养老机构的竞争会更为激烈,民营机构与公办机构之间的差别会更明显。之前,大众对民营养老机构的了解十分有限,存在偏见。但现在许多心仪公办养老机构的老人会被迫流入民营机构,他们会怀着想要信任、又有些挑剔的、与公办对比的心态来看民营养老机构。市场环境与客户观念的改变会加速民营机构运营、服务的发展,也会加剧民营机构之间的行业竞争。“民营机构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关于信任的考验,这种考验会促进民营养老机构的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