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型研发机构成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新标杆
新型研发机构就是在这些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平台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各地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机构的诞生和发展,是结合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一方面,各级政府根据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在土地、财政、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主动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广东活跃的市场环境、产业配套和企业需求中找到科技成果“萌芽”和成长的“土壤”。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涌现,不断发展,特色鲜明,成为省部院产学研合作的新标杆。
更加聚焦产业发展
新型研发机构在广东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源于我省创新资源的缺失以及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新型研发机构在产生之初就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大力开展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如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就是东莞市政府、广东科技厅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该院组建了一支600余人的专业化技术团队,针对东莞建材、家具、电子制造、模具、毛纺、能源等行业的重大需求,自主研发了十几类、几十个系列的行业关键装备,组建了设计服务中心、激光技术中心、检测技术中心以及物联网技术中心,申请各类知识产权240多项,为4000多家企业提供集中式高端技术服务;此外,东莞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佛山华夏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广东温氏集团研究院、中山大学(古镇)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中心、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广东广天机电工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都是直接面向产业及企业需求,通过企业委托、自主研发推广、联合开发和技术入股等方式,直接、迅速地为企业“量身订做”解决方案和科研成果。
更加贴近世界前沿
新型研发机构瞄准了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找准源头性技术创新领域,具有很强的原始创新能力。同时,这些机构通过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快速转换,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孕育和发展。如深圳光启、华大基因等研发机构就扮演着前沿技术领军者的角色,在强手林立的科研院所中异军突起,屹立在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引领新兴技术的发展潮流。光启研究院瞄准超材料领域,开创性地开发了Meta-RF电磁调制、超材料、智能光子等一系列革命性的创新技术,并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平均每周25件发明专利提交的速度大规模覆盖底层核心知识产权,在国内外申请了近2000项超材料领域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申请129件,涵盖基础设计、关键器件和产品应用等各个领域,产品专利覆盖率达到了100%,为广东开创了预期产值达千亿的超材料新兴产业。
更加突出开放创新
突出的开放性创新模式是新型研发组织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人才上的广纳百川、项目上的多方合作、投资主体上的百花齐放、管理机制上的灵活开放等。无论是以源头创新为任务的科研机构,还是服务产业发展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都形成了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合作,迅速在数字电视、传感器、RFID、超精抛光、通信等关键技术上获得突破,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更加重视国际合作
新型研发机构从创立到发展,始终在走着一条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在项目合作、人才引进交流方面都逐步国际化。特别是面向全球积极网罗世界一流科研人才,已成为典型新型研发组织保持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要途径。比如,深圳光启研究院聚集了大量的“海归”,还有大量来自美、英、德、法等国的研究人员,外籍全职科研人员超过40位,像个小联合国,还与加拿大、新加坡、以色列等多个国家的大学与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95.4%的全时研究员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外籍人员17人,其中非华裔全时高级人才7人),均具有国外知名高校、国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的研究或开发背景;华大基因研究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启动了“中丹合作糖尿病项目”、“中国欧盟合作肠道微生物项目”等重大合作项目,并与丹麦科学家成立了“中丹癌症研究中心”等,成为国际科研活动的领先者。
更加集聚创新人才
新型研发机构凭借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人才激励制度,成为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器,短短数年就引进了省科研创新团队23个,集聚了中高级创新人才6000多人,夯实了我省的创新人才基础。如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引进了9支广东省创新团队,集聚了高级职称人才549人、海外经历人才352名、“千人计划”入选者2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31人;东阳光药业研究院组建了1200人的研究队伍,包括海外专家、海归博士50余人,形成了东阳光“海外专家指导、海归博士引导、国内人才主导”的高素质研发团队。超过80%新型研发机构在从事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同时,担负着人才培养的职能。如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600人,成为深圳市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华大基因研究院采用“2.5+1.5+X”或“3+1+X”的模式,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100余人,硕士140余人,本科创新班200余人,成为该技术领域主要的人才孵化基地。
■链接
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的
东莞华科大制造工业研究院积极推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例如,学校承担了国家863重大专项,该项目研制出来的成果——RFID全自动封装生产线的样机就像是“青苹果”,看上去很美,却“好看却不吃”;但通过工研院这个平台,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开发出面向不同需求的3个系列RFID自动化封装生产线,并在广东中山达华等企业投入使用,使学校的实验室成果产品化,变成既好吃又好看的“红苹果”;在这个基础上,工研院还结合广东省发展物联网战略新兴产业的实际需求,自主开发了电子标签、超高频读写器等物联网核心产品,搭建了物联网集成应用平台,形成了全方位研发和产业化体系,从而促进单个产品的“红苹果”转变为物联网产业的“苹果树”规模效应。RFID全自动封装生产线也由此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