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第202位捐髓英雄为救患者“斋戒”一年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王丽 实习生徐冀)5日,雨后天晴的 石家庄 空气格外清新。来自石家庄市 栾城 县的刘大哥,躺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床上,看着一点点汇集起来的“生命种子”,他的心情轻松而愉快。
看到记者前来采访,他腼腆地笑,“我就是想挽救这个患者,千万不要在报纸上写我的名字啊”。
为捐髓,体重瘦了十几斤
刘大哥是个普通人,经营着自己的厂子,打理着自己的生意;他也是个热心人,从2011年起,他坚持年年献血,已经三年。
2012年.刘大哥在一次献血中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和别人配型成功,2013年10月10日,他偶然接到了和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的电话,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答应捐献,“当时真是挺紧张挺激动的”,但是“没有担心犹豫”。
从2013年起,刘大哥就开始准备捐髓的事宜:不吃油腻的饭菜,都不敢吃肉,像是在“斋戒”;以往天天都要“喝两口”的他,这一年滴酒不沾,“酒连动都不动”。每天晚上一吃完饭,刘大哥就拉上孩子出去散步和锻炼身体,坚持不懈,半年下来时间瘦了10多斤。
谈到这段经历,刘大哥的爱人笑着说,这半年家里饮食特别健康,他因为捐髓的事自己身体好了不少,以前160斤,现在才140多斤了。说起当时为什么献血,刘大哥说:“献血对别人和自己都有好处,等以后身体恢复了,还要接着献!”以前,刘大哥血压一直偏高,自从献血之后,血压开始慢慢正常,这半年的时间更是连体重都减下来了,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刻意隐瞒,不想让父母操心
“千万别在报纸上写名。”刘大哥一直嘱咐记者。
刘大哥的爱人说,捐髓这事是瞒着他的父母和其他家人进行的,就刘大哥和自己知道,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了,“孩子都没告诉,怕说漏嘴”。
刘大哥的父母都已经六、七十岁,对于捐髓事情不太了解,他们两个人从一开始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就打算瞒到底。怕老人担心,说两个人要出去旅游,就来了医院。刘大哥说,“连献血都没敢告诉老人,就是怕老人担心害怕”,爱人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他,两个人一起在医院,这就够了。
途中生变,他最担心的还是患者
2014年的一天,正是刘大哥为捐髓做准备的时候,他去医院检查身体,却被告知自己的血小板值偏低。“当时真挺紧张,不是紧张自己,是紧张人家,人家(患者)还在等着呢。那边没有备份,就等着我的(造血干细胞),我这边可不能出什么事。”随即,他到医院进行了几次复查,又进行了血液测试,测试结果刚好及格,他才彻底松了口气。
由于中华骨髓库有供、受双方信息保密的规定,刘大哥并不知道对方是谁,只知道对方是一名领养的90后,家属在捐髓方面都无能为力,只能等着他的捐献。但是他“太理解家属的心情”,“这是救一条命”。尽管与患者素昧平生,但是他特别坚定地说:“这么多人都在为你担心,希望一定早日康复。”说这话的时候,他又笑了,温暖的如同他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