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精品创作:跨越“高原”登“高峰”

16.03.2015  00:53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

生活之树常青,只有拜群众为师,扎根生活才能创作出接地气的好作品。”“改革的浪潮风起云涌,文艺作品不能游离于时代,必须勇立时代潮头,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作品。”“要给艺术家的创作生产提供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放开手脚搞创作,这样才能跨越‘高原’登上‘高峰’。

全国两会上,河北省代表委员围绕如何推进文艺繁荣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作品,一定是又叫好又叫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作品。多生产这样的作品,才能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沧州市政协副主席何香久认为,繁荣文艺事业,需要与时代同频共振、为时代写照的文艺佳作。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副主席边发吉表示,衡量一件文艺作品是不是精品,不仅要考虑它是不是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水准,更重要的是考虑它能否与群众情感共鸣,能否真实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能否引领时代风气。

代表委员们认为,近年来,我省文艺创作取得很大进展,产生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视剧《焦裕禄》、河北梆子《六世班禅》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但仍然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

如何跨越“高原”,登上“高峰”?全国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厅长张妹芝表示,首先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对艺术家要充分信任。“不用事先给出很多条条框框,限时命题作文。短平快的作品,难成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