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 江汉璀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考古
26.04.2017 09:00
本文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活动时间: 04月27日10时00分
地 点 : 公教楼A座303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校园行——走进河北师大系列讲座之三。?xml:namespace>
位于大洪山南麓与江汉平原结合部的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也是该地区已知最大的史前古城-石家河古城的所在地。研究表明:早在7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群在此活动;距今5800~4000年,这里逐渐成为长江中游地区文化发展的中心,主要历经的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后石家河文化等发展阶段,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其文化发展、传承与变异的过程;在发展的历程中,这里的聚落结构、功能区划等也有相应变化,发现的大型建筑、铜器、玉器、刻文、祭祀遗存等蕴含丰富的古代文明信息,是探索中华文明进程的主要内容,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讲人介绍:
孟华平,男,湖北天门人,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现任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馆长、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武汉大学博导,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主持发掘、整理天门石家河、秭归庙坪、郧县辽瓦店子等十余处重要古代遗址的考古工作,发表《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结构》等80余部(篇)论著。
发布时间:2017-04-26 08:32:53
本文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26.04.2017 09:00
12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第九届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坛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
主 讲 人 : 与会专家
活动时间:河北师范大学
K-theory of operator algebras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geometry and topology
主 讲 人 : Guoliang Yu Pr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