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各学科开展学术沙龙结硕果
2014年11月10日下午,古代文学教研室举办了主题报告为《八股文体生成考辨》的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由时俊静老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尊举博士作主题报告。曾智安、刘万川、陈斯怀、易卫华、王京州、江合友、李瑞豪等老师及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沙龙讨论。另有河北经贸大学马兴祥、徐莉华、赵素忍三位老师也赶来参加了沙龙活动。这是古代文学教研室本学年的第三场学术沙龙,也是该教研室举办的第五十四场学术沙龙。数字积累的背后是古代文学专业全体师生五年的坚持与努力。今年9月份开学以来,文学院各学科共举办了九场学术沙龙,不仅有我院师生的踊跃参加,更吸引了我校其他学院甚至校外师生的主动参与,为我院各学科师生的专业水准赢得了认可和赞誉。回顾我院学术沙龙的发展历程,许许多多的点滴值得铭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09年9月中旬,为了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强化科研意识,营造学术氛围,古代文学教研室举办了首场学术沙龙,也拉开了文学院学术沙龙的序幕。多年来,古代文学教研室每学年由不同的青年教师作为学术沙龙召集人,做好每期沙龙的前期准备,如确定主讲嘉宾,指定研究生评论人,提前通知专业老师和研究生等工作,确保每学年顺利举办十场左右的学术沙龙。
如今,古代文学学术沙龙已呈现制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等特征,一方面为学术交流搭建专业平台,多名校内外知名学者都曾来我院参加交流,辩难问道;另一方面有力地提升了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主动性,通过学术沙龙对提交论文进行研讨,今年12月底,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将赴台湾师范大学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古代文学学术沙龙的带动下,文学院各教研室结合学科特点,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开办学术沙龙。语言学教研室的“语言学沙龙”以博士生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成果为主要讨论话题,教师点评和学生讨论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词汇、方言等语言学不同领域的研究兴趣,增进语言学相关专业之间的学术互动。
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术沙龙名为“314文学论坛”,参照学术会议的方式,以文学作品或学科热点为每期讨论的主题,主讲学生结合主题准备论文或研究报告会上与大家共享,参会的同学讨论发言,教师作针对性点评,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思辨水平。(注:314为文学院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房间号,即现当代文学沙龙的举办地点。)
文艺学学术沙龙以时下热点为切入点,结合文学理论,凝练为沙龙主题,如首期沙龙以“电影《致青春》的多维透视”为主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和共鸣,主讲教师通过针对性讲解和指导,训练学生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当下文艺现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阐述,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与当下现实的理论对话能力。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别具匠心,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和学科热点,开展了形式灵活的学术沙龙活动。如结合“泰戈尔在我心中”征文比赛举办学术沙龙,引导学生就文学感受、文学创作与研究等话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创作和研究的主动性。
师生共进,硕果累累
随着文学院各学科学术沙龙活动如火如荼的举行,沙龙的积极作用和后续成果不断涌现。
文集出版,继往开来。经过五年的沉淀和积累,古代文学专业师生的沙龙文集即将出版。这份沉甸甸的文集,既是对以往沙龙活动成果的梳理和纪念,更是对未来沙龙开展和师生研究路径的规划和指引。
启迪思维,促进创作。各学科学术沙龙的开展,为学生把握学科核心话题,拓宽研究视野打下坚实基础,也促进了学生研究能力和创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受沙龙探讨主题的启发,经相关老师悉心指导,2013级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王百伶的论文《抗战时期解放文学中的农民现象》发表在《宜宾学院学报》2014年第7期;2013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张龙的论文《<时时刻刻>中的死亡书写》发表在《安顺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沟通交流,切磋共进。2010级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现为沧州师范学院教师的马英新回忆起参加语言学沙龙的经历仍然难掩激动:“语言学沙龙为我的学术生涯打开一扇窗,作为报告人的那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论文予以认可,也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对自己的学术能力有了清醒的认知和自信。”2014年,马英新的博士论文荣获“河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多年来,文学院秉承“以学科建设带动学院发展,以学院发展促进学科建设”的工作思路,注重研究生培养和师资队伍优化,大力支持资深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参与学科建设,为各学科对外交流搭建平台,为学术沙龙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供稿:文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