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想轻装上阵 还是有点难

14.04.2016  10:53

  4月13日,一家图书出版企业的员工在数字阅读展览会向消费者推介数字阅读客户端。

  2016年第二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13日在杭州召开,会上发布的《2015年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接近3亿人,其中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用户占一半以上,是电脑阅读用户的2倍。手机成为近四分之一中国人阅读的首选载体。数字阅读的发展还存在什么问题?数字阅读悄然兴起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哪些改变,文化传播方式的转变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

  数字

  手机成用户数字阅读的首选载体

  2016年第二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13日在杭州召开,会上发布的《2015年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2.96亿,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用户占到52.2%,是电脑阅读用户的两倍,手机成为用户数字阅读的首选载体。

  《阅读白皮书》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数字阅读用户中16岁至45岁的用户超过九成,呈现高学历、中等收入、普通职员的基本特征。从地域上看,数字阅读品类渗透率呈现地域差异,东南沿海省份的渗透率要高于西北内陆地区,在中国数字阅读城市指数榜单中,成都、深圳、北京名列前三。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数字出版产业营业收入为1377亿元,占当年新闻出版业营业收入的9.5%;2015年,数字出版总体产业收入达4400亿元,占比达20.5%。

  “现在数字阅读率已经超过58%,数字阅读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消灭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域间信息获得的鸿沟。”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数字阅读解决了过去传统出版物所不能覆盖、不能到达的人群,提供了获取信息新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数字阅读习惯正在向由浅入深转移,从短的零碎的阅读向系统性的阅读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张毅君表示,2010年以来,数字阅读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移动端的收入逐年攀升,突破百亿规模指日可待,数字阅读市场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期。数字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应用便捷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在服务文化民生上的作用不容小觑。

  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沙跃家介绍,中国移动整合成立的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短短一年中探索内容聚合、版权交易变线、内容创新创业几大平台,已成为国内最大正版数字内容聚集平台,累计培养了4.5亿用户的阅读习惯。“手机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阅读的主要途径,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他说。

  现象

  IP数字阅读催生粉丝经济新生态

  近期,“IP”一词可谓红遍大江南北。到底什么是“IP”,它为什么那么火?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春河认为,IP原本是一个法律概念,但如今被很多人在概念上与BE(品牌资产、品牌权益)混淆,现在大多数人将其理解为Idea-propagation。原始IP概念上认为“这棵树上结的果子属于我”,而现在IP概念是“这棵树结的果子可以拿来做什么卖”。从一个IP改编到另一个IP,然后变成产品,甚至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优质的改编及卓越的市场运作至关重要。

  据张毅君介绍,2015年我国数字阅读呈现3个特点:第一,阅读类型高度集中,玄幻、都市、仙侠等内容受追捧;第二,作品同质化趋向明显,迎合作品偏多,缺乏新意;第三,原创内容造就了IP。《花千骨》等被改编为热播的电视剧,很多原创作家成为双创明星:前不久公布的2015年第10届中国作家榜,在版费收入排名前10的作家,网络作家占据6成,优质文学IP成为新业态的催化剂。

  《白皮书》显示,IP个性化数字阅读正在催生粉丝经济新生态。网络作家的固有粉丝,具有较强的黏性。社交工具使网络传播更加快捷,通过评论、分享、打赏等方便了读者和读者、读者和作家之间交流和互动。90%读者表示对再次改编为漫画、电视等周边产品很感兴趣,潜在市场和用户群体巨大。

  “目前部分数字阅读平台已尝试根据粉丝的意愿,作者提供多线条故事结构,伴随粉丝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新兴的业态发展。”张毅君说。

  业内人士认为,IP热不仅是市场作用的结果,更是文化企业的自我觉醒,是文化供给侧创新发展的成果。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凸显IP的超强产业属性,以及在品牌影响、分众营销和产业链带动等方面的实力。成熟的IP产业运作,将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和盈利能力,为国民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原创内容选择。

  问题

  版权保护问题突出

  制约数字阅读发展

  清晨,在地铁车厢里打开手机翻看一段文字或视频,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

  据了解,我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自2011年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井喷期,伴随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2015年数字阅读市场发展势头趋于平稳,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1亿元。

  “版权保护依然是制约数字出版和数字阅读发展的主要问题。”魏玉山说,以前对于网络上传播的盗版产品等管理并不严格,法律不够规范,目前情况并不乐观,政府在逐渐完善法律环境、相关法律条文,包括互联网传播条例、网站转载新闻版权的专门规定,进一步从法律制度上完善网络转载、发表期刊等版权作品的规定。必须通过制度堵上漏洞,方能助力产业发展。

  掌阅科技CEO成湘均认为,国外版权使用保护非常严格,立法很规范,对于盗版的惩罚力度也非常大。而在我国,相对来说,原创作者维权周期较长,监管单位对盗版的惩罚力度一般,出现纠纷往往花一年半载也就罚几万元,原创作者维权艰难,得到的补偿很低,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创作积极性。

  据介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正在进行国家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通过技术手段给予版权保护,通过大数据手段对侵权行为进行追踪和限制,将可减少作品在互联网环境中被盗用或侵权。魏玉山建议,国家应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版权保护意识,推广付费观念,引导读者到正规网站阅读。

  “我们仍需下大力气探索和研究,如何运用新技术让数字阅读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传播社会正能量和民族文化,推动书香社会和全民阅读发展任重道远。”吉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显吉说。

  声音

  仍没有根本性摆脱

  “碎片化”“肤浅化”标签

  随着新技术手段日益丰富,图书等传统出版物正从纸质载体向数字化载体大踏步转移,通过手机、PAD、电脑等阅读成为很多人习惯的方式。阅读方式虽然日新月异,但内容建设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并未改变,要在“读屏时代”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亟待从供给侧实现改革创新,让数字阅读真正强大起来,服务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数字阅读以其轻量化、多屏化等优势,占据着越来越多人的阅读时间。同时,数字出版业的产业化程度也日益提升,成为千亿级规模的庞大产业。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高速增长,数字阅读在全民阅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推广数字阅读、强化数字阅读内容建设、创新数字阅读载体大有可为。

  技术进步速度迅猛,产业发展势头正盛,但数字阅读仍然没有根本性地摆脱掉“碎片化”“低龄化”“肤浅化”等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由于监管不力等因素,侵权、盗版等行为也影响了数字阅读市场的正常秩序。这些问题若长期存在,数字阅读将难以轻装上阵。

  在注重挖掘文化消费潜力、推动供给能力和水平改善的大环境下,数字阅读领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数字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便利载体,在文化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

  为了实现更好的文化供给,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字阅读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也要着力推动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助力新旧媒体形态融合发展,提供更好的内容和载体。同时,也需要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完善跟进,构建安全、合理的市场环境。

  全民“读屏时代”,数字阅读的发展程度、质量,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这不仅需要我们主动与盗版、侵权等行为作斗争,主动抵制非法、不良内容,也需要更多人才为数字阅读的推广凝聚共识,为数字阅读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