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3.06.2014  13:19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加速进行,新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正在世界不同经济体间乘势增长,各种新兴经济体和新兴服务业态此起彼伏。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向纵深发展,互联网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相互交织,数字城市、智慧城市逐步从理念转为应用,并日益成为推动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统筹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数据源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以公共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核心,通过构建面向政府、公众和行业用户的、开放式的、标准的、统一的、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各种分布式的、异构的地理信息资源进行一体化组织与管理,在多重网络环境下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各类信息的网络化服务。各级政府及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结合自身业务工作需要和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直接在线调用地理信息资源并开发建立多种专题、多种用途的应用服务系统,以满足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社会管理、环境治理、智能交通、位置服务、防灾减灾、城市应急响应等政府和行业部门管理决策的需要,从而促进城市运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协同化。

数字城市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基础工程,是现代城市十分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空间支撑。目前,全国已有321个地级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其中已有190个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全国累计开发涉及国土、房产、公安、环保等领域共2500多个应用系统,在城市规划、国土资源、旅游、城市交通、物流、电力、公众应急、灾害防治等60多个行业得到了应用,数字城市建设成果正日益引起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省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今后几年,我省要在全面落实省委第八次党代会和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要着力实施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增长极、大力培育环京津地区新的发展增长极、下大力量把县域经济和县城搞大搞强、下大决心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四大攻坚战”,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实现河北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把握环渤海加速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好四大攻坚战,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美丽河北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都对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