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 开启支付新体验

11.08.2021  11:14

  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交易金额345亿元

  数字人民币开启支付新体验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在谈到深化重点领域金融改革时,会议提出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如今,数字人民币试点已在多地展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积极促进了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

  试点规模有序扩大

  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等地启动试点测试,去年10月,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等试点测试地区。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规模正在有序扩大。

  近日,在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媒体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介绍数字人民币试点取得的最新成效时表示:“截至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受邀白名单用户已超1000万,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个、对公钱包351万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笔、金额345亿元。

  数字人民币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拓展。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132万个,兼顾线上和线下,涵盖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政务缴费、税收征缴、补贴发放等领域。

  参研机构还结合试点地区实际,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应用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例如,今年4月,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提出通过超市、宾馆、政府食堂等消费场景的全覆盖,把永兴岛打造成“数字人民币消费岛”。5月,数字人民币首次应用在跨境进口电商支付场景,在海南省跨境进口电商企业使用并完成支付。

  数字人民币还将应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运会。据范一飞介绍,数字人民币北京冬奥会场景试点主要围绕北京冬奥会食、住、行、游、购、娱、医七大重点领域的支付服务需求。冬奥会将试点部署无人售货车、自助售货机、无人超市等创新应用场景,并推出支付手套、支付徽章、冬奥支付服装等可穿戴支付设备。

  提升支付体系安全

  在很多试用过数字人民币的消费者看来,同样是用手机刷一下即可付款给商家,数字人民币使用起来似乎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差别不大。但事实上,二者有本质区别。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从经济价值看,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等价。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指出,微信支付、支付宝相当于“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里面装的“”,二者不在同一个维度。

  “数字人民币将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可提高支付工具多样性,有助于提升支付体系效率与安全。数字人民币主要基于现金类支付凭证定位,主要用于零售支付,以提升金融普惠水平为宗旨,借鉴电子支付技术和经验并对其形成有益补充。”穆长春说。

  穆长春还指出,数字人民币具备特定优势。一是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二是数字人民币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特性。三是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

  避免数字鸿沟

  业内人士指出,数字人民币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等,特别是中国作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社会环境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年龄结构、安全性需求等因素决定了实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特性,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物人民币与数字人民币会长期并存。

  从数字人民币目前实现的落地场景来看,数字人民币钱包基本以App形式出现,同时还支持离线支付。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罗锐介绍,数字人民币钱包设计便于线上线下全场景应用,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避免因“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障碍。其中,硬钱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实现数字人民币相关功能,依托IC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为用户提供服务,有助于解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定群体操作智能手机不便问题。

  “在未来的数字人民币产品设计中,还将充分考虑特定群体的现实需求,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降低使用难度。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深入调研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数字人民币普惠性。”罗锐说。

编辑:【吴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