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写数十封“家书” 祖孙信笺启发隔代教育
两年里,从第一封信开始,邓文福和老伴给孙子写了数十封书信。有数百字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也有短短几句话的简单问候,还有轻松明白的顺口溜。邓文福还特意把这些书信装订成册,取名“成长足迹”。“家书抵万金”,自古至今家书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透过祖孙信笺,我们是否能从中对“隔代教育”得到些许启发?
燕赵都市报记者孙磊 文/图
1
爷爷的第一封信
大孙子:
爷爷向你问一个问题,读书为了什么?是为了那文凭?为了上好大学?为了将来挣大钱,买好房子,买好车?恐怕不是,空怀满腔学识,没有明确目标,内心恐怕总是空虚不安。为了丰富自己的心灵,为了提升自我,在回馈社会造福人类中,实现自我价值,做一个能对社会进步有所贡献的人,这才是读书人应有之义,这是爷爷对你的提醒!爷爷2012.6.25
邓文福老人今年76岁,退休之前是 承德 民族师专的学工部部长和学生处处长,家住承德市桃李街,承德民族师专的家属区。桃李街长四五百米,街如其名,这条街上集中了承德市实验小学、第九中学、承德市二中以及青少年宫,每天上下学高峰时段,不长的街道上熙熙攘攘,满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天天就是在这条街上读的小学、初中。
天天从小就在桃李街上读书,每天中午都在爷爷奶奶家吃饭,晚上再由爸妈接走。选幼儿园时,天天的奶奶带着他参观了附近所有的幼儿园。上了小学,天天的成绩在班内名列前茅,当过课代表、班长。邓文福和老伴还给他制定了奖学金,每个学期期末兑现,天天说:“爷爷奶奶说话可算数了,有时候假期外出旅游,爷爷奶奶还赞助经费呢!”
两年前,天天中考后,邓文福和老伴又喜又忧。喜的是孙子的中考成绩优秀,已经确定去河北省有名的一所高中就读。这所中学以教学严格著称,每年都有大量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和国内一流大学。一家人都觉得,能够升入这所中学,就意味着天天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名牌大学的门槛,为将来的人生之路打好了基础。
可是天天的奶奶却高兴不起来,那所中学好是好,只是远在冀南,离家数百公里,单程就要十来个小时时间。不仅不能常见到天天,而且天天年龄小,现在就寄宿学校,担心他会不适应。
担心归担心,考上高中还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就在这时,邓文福给孙子天天写下了第一封信,寄托了他对于天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