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谨防无意违规
“同有意违规、作弊等明知故犯的情况比较起来,本来可以避免的考生无意违规而被处罚,实在让人惋惜。”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拉开帷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日前特别总结几类无意识违规行为,提醒考生遵守《考场规则》,谨防无意识违规。
违规行为一
无意中携带手机进入考场
分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毋庸置疑,手机具有发送接收信息的功能,但个别考生对“携带”二字不敏感,认为虽然带了手机,但关机或静音就没有问题,无意之中违反了规则。
>>对策
顾名思义,携带就是随身带着,既然“携带”就将被认定为考试作弊,那就干脆不带手机参加考试;如果带了就在进入考点前交家长或带队老师保管;如果带进考场,就在开考前主动关机并放在指定位置。
违规行为二
无意中携带手表进入考场
分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河北省普通高考《考场规则》中明确规定:“除2B铅笔、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透明文具袋等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考试用品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得带入考场。”《考生诚信承诺书》《致考生的一封公开信》中进一步明确:“严禁携带手表等计时工具进入考场。”有考生平时有戴手表(或其他计时工具)看时间的习惯,感觉戴手表参加高考不是问题;有考生担心没有计时工具无法合理分配答题时间,难以掌握答题进程,必须有个“时间观念”,习惯性地将手表带入考场,无意之中违反了规则。
>>对策
首先明确手表属于严禁携带的物品;其次明确考场内有标准时钟提供时间参考;最后明确严禁携带的不仅是手表,还包括其他计时工具。都明确后,就别带了。
违规行为三
开考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
分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这是一个习惯养成问题。平时测验时,接到试卷后就答题或考试结束时再添上两笔并不觉得有过,另外,平时不能很好地把握做题和涂卡节奏等问题,也极易造成“抢跑”和“抢涂”等违规情况的发生。
>>对策
考试中分秒必争固然重要,但比起“抢跑”或超时“抢涂”违规来说代价太大,必须谨慎。一要听清指令再行动,在考试期间,除考试起止等限制性要求外,还有“距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请检查答案是否填涂在答题卡上”等多项重要提示,这些指令和提示清晰、简洁,从令如流就不会有差池。切记,在考试起止的关键时刻,考生一定要统一行动、令行禁止。二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掌控填涂进程,从容应答就不会有闪失。
违规行为四
无意中带走草稿纸
分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不允许考生将试卷、答卷带出考场是基本常识,规则上肯定不允许、情理上也能接受,但个别考生认为用草稿纸记个答案带回家估分应该不是问题,造成违规。
>>对策
完璧归赵,考试开始时下发什么,考试结束后就交回什么。
违规行为五
互相传递考试物品
分析:《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实在归不到无意违规的范畴,不谈也罢。但确有考生认为传、接橡皮等考试用品是出于好心,帮助同学应该没什么问题。
>>对策
考生遇特殊情况需借用考试用品或需要帮助时,应及时向监考老师而非向周边考生寻求帮助,否则既影响其他考生正常答题,又可能造成其他考生违规。对“其他考生”而言,考试期间的第一要务是全神贯注思考、答题,而非显示友好态度、展示丰富同情心。
高考考场内无意违规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携带物品不合规,二是场内行为不恰当。究其原因,一是主观上“没打算”,自我感觉不是问题,想当然而为之,造成违规;二是意识上“不自觉”,浑然不知所“错”。对此,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在临考前用上一小会儿时间看一看考场规则、读一读考试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保持清醒头脑,听清指令和提示,做到行为有序。(通讯员刘超 记者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