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 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07.08.2014  11:32

 ——暑期再探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  

图为元氏县前仙中心小学安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山区的孩子们新学期就能洗上热水澡了。 本报记者 张 震 摄

□本报首席记者 李云萍

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8月4日,元氏县前仙中心小学操场,大伏天里,几个工人正忙着为学校新建操场铺设草皮。同来的县教育局同志介绍,虽是暑假,可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配套设施完善工作却没停。为保证孩子们在秋季开学时用上标准化操场,两所项目小学和一所项目初中操场建设一直都在进行。

2013年10月,由市委、市政府实施,历时近三年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全面告捷。56所项目学校全部投用,3.6万学生告别深山走进现代化新学校。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它实现了60多万深山区人民几辈人的教育梦想。该案例获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成为河北获该奖项的首例。山里的孩子们终于拥有了村里祖祖辈辈读书时不曾奢望的学习环境,第一次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

学校放假工期不断,确保开学用上新操场

虽为山乡,但伏天笼罩下的元氏县前仙乡气温不亚城区。8月4日,擦拭着头上滚落的汗珠,前仙中心小学校长燕军才引领记者来到学校正在建设中的操场上。

前仙中心小学以前叫前仙小学,是村办学校,学生200多名,主要来自前仙村。2011年,学校作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开始改建,2013年5月完工,附近11个自然村的孩子们都可以到这里读书,目前已拥有学生近400名。

记者围着操场四周转了转,新建并已投入使用的功能实验楼、宿舍楼、教学楼、浴室、食堂等崭新明亮、设施完备,“食堂伙食非常好,每周都能吃水饺。政府每天补助孩子们8元伙食费,基本不用个人再掏钱。浴室全部都是太阳能,秋天开学孩子们就能天天洗个热水澡!”校长介绍说。

刚刚完成基础建设的操场周围黄色的围墙上“让运动成为习惯、让生命更加阳光”的红色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新建的操场面积500多平方米,规划总投资165万元,设置环形跑道6条,80米跑道6条,足球场和羽毛球场各一处。暑假我们抓紧施工,目前基础建设已完工,开始铺草,9月开学,孩子们就可以在这里运动了。

以前学校的操场就是一块土坷垃地,没硬化,晴天运动一身土,雨天运动一身泥。”一旁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补充道。

是啊!孩子们能有块标准化的塑胶操场,全乡人都高兴!”燕军才说着笑了。

三年工程百年功业,3.6万学生告别深山

从2011年起,石家庄深山区教育翻开新的一页!

这一年,我市在赞皇县、灵寿县、元氏县、行唐县、井陉县、平山县6个山区县开始全面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工程计划利用2年到3年时间,新建6所城区寄宿制初中,新、改扩建50所中心乡镇(学区)寄宿制小学,将深山区学生全部免费异地安置到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就读,力争用20年到30年时间彻底解决全市深山区群众向城镇转移和脱贫问题。

为确保工程如期推进,市委、市政府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列入“十大民生幸福工程”和“为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力争将其作为一件大事实事做好做实。

工程实施之初,6个涉及的山区县45个乡镇覆盖人口60万人,共有小学生3.4万名、初中生1.7万名,高中段与初中段学生数量相当。工程实施后,随着新、改扩建项目学校的逐步完工,不断有学生进入新学校就读。到2013年10月工程基本完工,56所项目学校已安置深山区学生3.6万名。

此项工程的实施,极大促进了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今,山区县已不再是教育短板,深山区已基本实现了小学生以学区为中心就近集中,初中生向县城集中,高中生按报考志愿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安排的总体目标。

山区6县职教中心也得到了全面优化和提升。我市先后投入资金3960万元,对山区县职教中心教学楼等教育教学设施进行提升,确保未能进入大学深造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职业教育。

教育扶贫播种希望,深山家庭燃起致富勇气

14岁少年刘保平的家在元氏县深山区,父母双残,家庭唯一收入靠种地。最困难的一年冬天,自家房子漏风漏水,破败得不能居住,一家人不得不搬到亲戚家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日子不好过,但父亲刘瑞贞却时时感到充满希望,因为在村小学读了6年书的儿子保平幸运地上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元氏县第七中学。

孩子在学校管吃管住,不收一分钱。学校老师教得好,管得严,孩子的成绩正在逐步上升。”刘瑞贞说。

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有出息,刘瑞贞的身上充满干劲。“等孩子考上大学了,俺们的日子就有奔头了!

这就是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带来的另一个惊喜:孩子出山读书,开始给整个家庭脱贫带来新希望!

元氏县北正乡鹿台村村民时立勇,自从孩子上了元氏县七中,他们一家就搬出距县城35公里的深山沟,到县城租房安家。如今,他给一家企业跑业务,妻子开了家染发店,全家每月收入5000多元,日子好过了。

孩子有好学校念书,还不花家里钱,我们能腾出手来挣钱,日子会越来越好。”时立勇说。

孩子上学没有经济负担,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习环境又好,越来越多的山区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读书,“孩子大了早挣钱”的观念正在改变。

不断加强软件建设,好学校好教育让人民满意

随着56所项目学校的投用,工作重点已由工程建设转移到学校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上。

我市出台《加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意见》和《加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意见》,对项目学校的“食堂”和“宿舍”管理进行规范。为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就学,市财政局和市教育局还制定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补助学校受助学生,其中:小学每生每天补8元,初中每生每天补10元。目前,2014年度专项资金已下发到学生手中,共资助1071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资金超858万元,交通补助资金超19万元。

市教育局在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充实山区师资力量的同时,加大了对项目学校教师、校长的培训力度,以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适应山区教学特点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今年春季开学前为专任教师不足的5所项目学校调剂了21名教学经验丰富、综合素质优良的专任教师,为56所项目学校配备生活管理员282名,满足了项目学校宿舍管理的需求。

此外,市教育、公安等七部门还联合下发了《山区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办法》,对教学、安全、卫生、饮食、宿管等各个环节提出了操作性强的要求。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