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教师胡清汝获“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
9月9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教师”名单。经过两个多月的寻找和推选,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贵州)、曾维奋(海南)、周丽娜(新疆)、刘月升(天津)、张美丽张秀丽姐妹(内蒙古)、张伟(河南)、秦开美(湖北)、陈腊英(江西)、王偏初(四川)、胡清汝(河北)获得“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获“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体”荣誉称号,邵英文(安徽)、原子朝(山西)、农加贵(云南)、杜爱虎(四川)、郭庆(江苏)、程霖(广西)、李咏梅(黑龙江)、杨建国(内蒙古)、拓守宾(宁夏)、刘世鱼刘运良父子(重庆)被推选为“特别关注乡村教师”,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河北保定学院支教团体、清华大学书脊支教团、“学霸”支教团被推选为“特别关注乡村教师支教团体”。
作为活动的收官之作,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将于9月10日晚20:04在综合频道、综合高清频道播出,时长94分钟;于9月10日晚20:01在科教频道播出,时长94分钟。
用典礼留住感动,弘扬时代正能量
8月24日晚,伴随着《最美的你》熟悉的旋律和现场观众感动的泪水,来自偏远乡村的“最美乡村教师”们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组委会名誉主任严隽琪,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活动组委会主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机关党委书记张海鸽,活动组委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等出席颁奖典礼,一同为乡村教师和第30个教师节献礼。
今年的颁奖典礼秉持简朴庄重的风格和以真情感人、以质朴动人的原则,礼赞与弘扬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知行合一、执着坚守的教育精神,用正能量打动人,感染人。通过真实展现乡村教师和大学生支教团队的动人事迹,挖掘出每一个乡村教师心中的“乡村教育梦”,歌颂他们扎根农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通过晚会让观众了解到,正是这样一个值得全社会尊敬的群体,保证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他们是农村教育的保障,是乡村教育的基石。
颁奖典礼根据入围教师的不同情况,精心甄选推荐嘉宾。其中既有获奖教师曾经的同事、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又有历史学家阎崇年、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著名作家毕淑敏,以及教育家、科学家等各界人士。通过社会知名人士的推荐介绍和主持人的现场访谈,展现乡村教师群体对中国教育梦的执着追求,营造尊师重教、弘扬崇高的社会氛围。
典礼把动情点与舞台展现相结合,用对老师有着纪念意义的歌曲作为颁奖音乐、用两届大学生支教团队成员的交接授旗来体现支教力量的传承、用全国知名高校支教团出发的视频短片来体现支教队伍的壮大,这些精心设计既饱含情感,又振奋人心。颁奖典礼主题曲《最美的你》的节目设计也较往年有所不同,不再邀请著名歌手参与,而是由11组获奖老师的学生领唱,由小学生合唱,情感更加真挚感人。典礼尾声,获奖老师们集体登台,观众席上的200名小学生起立敬礼,齐声高喊“老师好”,并与舞台上的200名孩子共同演唱主题曲,将晚会现场气氛推向最高潮。
拓展寻找范围,丰富人物类型
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自6月10日启动以来,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派出数百名编辑记者,奔赴全国各地乡村,走进乡村教师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记录他们质朴的情感和职业梦想,获得了大量生动鲜活的素材。
活动组委会还采用网络、随手拍、电话报名、社会推荐等多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集线索,汇总了千余名优秀乡村教师的主要事迹。经过认真筛选和评委的最终投票,活动组委会确定了10位“最美乡村教师”、1个“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体”,以及14组活动“特别关注乡村教师及团队”(名单及“最美乡村教师”主要事迹见附件)。
与往届更多聚焦在艰苦的乡村教育条件下坚守的老师相比,本次入围的获奖教师类型更加丰富,有回乡任教的外交官夫妇,有融入维族孩子的汉族老师,有带着孩子搞发明创造的能人老师,有精心呵护残疾孩子的特教老师,特别是今年的活动还增设了一个“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队”奖,授予那些积极参与志愿支教的大学生团队。通过寻找和宣传那些富有青春活力、为农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大学生代表,感召和吸引更多大学生和毕业生来到农村,为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通过这个奖项的设立,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用镜头记录最美,用文字展现崇高
活动启动后,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主动担当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用心走基层,深入挖掘典型人物,聚焦乡村教师的感人故事,积极借鉴前三届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活动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报道,有力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央电视台以新闻、专题、纪录片等多种节目形态,利用早、午、晚多个时段联动报道,大力宣传乡村教师典型人物事迹。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等重点新闻栏目开设“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专栏,播出十五集节目,报道了九位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并及时安排重播。《新闻联播》播出了四集节目,重点报道了累倒在岗位上的河南乡村中学校长张伟、全心扎根新疆的汉族老师周丽娜的事迹。科教频道《讲述》栏目播出5集系列片,每集40分钟、2个人物,持续聚焦乡村教师们工作、生活的点滴细节,深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光明日报于7月1日在头版刊登稿件《用双拐撑起孩子们的希望——记海南省澄迈县儒林小学教师曾维奋》,并配以“开栏的话”,开启了光明日报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栏目。栏目共采访乡村教师40名,刊登通讯稿33篇,刊登图片34张,涉及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乡村教师。光明日报还结合寻找活动,举办了“师生情”征文和“我眼里最美的乡村教师”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活动组委会还将举办回顾和总结“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高端研讨会,从理论上为开展好这项活动提供智慧支持。
同时,本次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开通了活动官网。为使“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覆盖面,今年活动官网还进行了“影响我一生的乡村教师”主题征集活动,以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向全网征集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近200名网友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互动平台参与了征集活动,发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此外,活动官网为105名乡村教师制作了个人展播专题,并确保第一时间进行内容更新。中国网络电视台在央视网零首页、央视悦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活动推广,央视网还发挥全媒体优势,与互联网电视、IPTV等同步报道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截至9月3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页面访问量达837.1万次。
凝聚爱心力量,引起社会关注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活动,活动组委会组织爱心企业,通过资金资助、实物捐助和文化扶持等形式对“最美乡村教师和团体”及“特别关注乡村教师”进行公益扶助。
“最美乡村教师”的报道播出、刊载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多个地区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报道的乡村教师进行关注和支持,切实解决了一批乡村教师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许多观众、网友、爱心企业、公益基金和组织也纷纷表达了对乡村教师的崇敬之情和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关注,并主动与乡村教师联系,捐款捐物、奉献爱心。通过社会各界提供的资金、物资资助和各类文化扶持,孩子们的校舍、住宿条件,教师们的生活、教学条件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全社会关注乡村教师、关心农村教育事业的正能量正在迅速散播开来。
太阳雨太阳能、美的空调以及梦金园黄金三家爱心企业将为本届活动获奖的11组最美乡村教师及团队提供每组20万元现金,14位特别关注教师将获得每组5万元现金奖励。太阳雨太阳能集团将为坚守特殊教育讲台的张美丽、张秀丽老师提供额外的公益支持,为她们打算建立的手工工厂提供一笔启动资金,给特殊孩子们提供一个就业渠道。作为中央电视台多个“寻找最美”公益活动的爱心企业,美的集团将为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张伟老师的女儿张晗提供上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资助她顺利完成学业。梦金园黄金集团将长期为双腿残疾的曾维奋老师提供拐杖,定期更换,并承担相关费用。
今年,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与北京教育学院继续举办“最美乡村教师”走进北京教育学院研修活动。此次研修活动以“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高尚师德助力最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安排专题培训、文化考察和仪式活动三大板块内容,开展了研修微讲座、名师面对面等专业培训活动,组织获奖乡村教师参观了北京故宫、天安门等名胜古迹,欣赏了国家大剧院的精彩艺术表演。这是“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的有益延伸,更是帮扶乡村教师的具体实践。
一年又一年,不间断的寻找,为的是找到感动我们的师德、留住最美时代的榜样。截至9月5日,以“2014最美乡村教师”为关键词通过百度进行搜索,可找到相关新闻报道约168万余篇次,近487万个相关网页。媒体和广大观众一致称赞“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是新时代弘扬主流价值、引领新风尚、传播正能量的公益之举,回归了质朴、回归了心灵。
许多观众通过微博留言、电话等方式,表达对乡村教师们的崇高敬意,认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中国教育之幸”。网民“期许的许”称,“看了乡村教师的事迹,绝对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故事,散发出来的都是爱与美!”网民“苹果很酸”表示,“他们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基石,他们是支撑起中国乡村教育的脊梁。为所有的乡村教师鼓掌并表达敬意!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关注乡村教师这个群体,让我们共同为乡村教育献出一份力!”“这无声的夜”表示,“曾经的支教经历让我知道了乡村教师的平凡和伟大,才知道自己做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用爱去做去帮助更多的人,莫忘初心”。同时,网友对“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及相关节目给予肯定,网民“一路平安”表示,“感谢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给广大农村教师提供了一次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机会!”网民“只手仗剑战苍穹”称,“好活动!我们应该更关注乡村教育。”
“最美乡村教师”主要事迹
1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贵州省遵义县龙坪中心村小学):朱敏才是贵州黄平县人,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外经贸部工作近40年,退休时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他的妻子孙丽娜,今年60岁,是北京市最早一批取得小学英语教师资格的老师。夫妇俩在坦桑尼亚、尼泊尔、加拿大等国家生活了17年。退休后,两人选择回贵州山区支教,至今已逾9年。从2005年8月开始,夫妇俩“走教”的足迹遍布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兴义县马岭镇尖山苗寨小学、花溪孟乡世华小学、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等地。龙坪镇中心村小学是朱敏才夫妇支教的第五所学校。在龙坪镇中心小学,朱敏才夫妇的住所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让山村孩子从普通话都说不好,到会讲英语,会唱英文歌,为山里的孩子推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除了给孩子们灌溉文化知识,朱敏才夫妇还非常重视文明礼貌、个人卫生的教育。因山区过强的紫外线和不卫生的饮水条件,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也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老两口说只要还能动,就要一直教下去。
2 、曾维奋 (海南省澄迈县永发中心学校儒林小学):“翅膀折了,心也要飞翔”——“双拐”老师曾维奋自强自立的人生经历,以微笑面对苦难的人生态度,成了学生们对他最深刻的印象。1995年,曾维奋以“优秀毕业生”身份从琼台师范大专毕业,被分配到澄迈中学工作。一次意外摔伤,导致了他下半身瘫痪。曾维奋受不了打击,提笔写下遗书一度想过轻生,但从小当教师的梦想支撑着他慢慢站了起来。2001年9月,经历了康复努力,曾维奋拄着双拐登上了渴盼已久的讲台。2009年曾维奋调任永发镇儒林小学任教至今。要强的曾维奋认为,即使拄着双拐,也要保持腰身挺直,形象端正。在13年的教师生涯里,他从未坐着上课,一堂课下来40分钟,一天最多时有6节课,在讲台上要拄拐站立240分钟。他没有请过一天假,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
3、周丽娜 (新疆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亚维勒克村双语幼儿园):1997年,周丽娜不顾家人的反对跟随丈夫乃斯如拉·吾买尔来到阿图什生活。2006年成为上阿图什乡卡依拉克小学的临时双语教师并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所带的学生有13名考上区内新疆班,学生多次在阿图什市、克州各类比赛中获奖。2010年,公立上阿图什镇中心双语幼儿园招聘汉语老师,周丽娜虽然超龄但取得了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被新疆自治区教委特批成为幼儿园的正式老师。丈夫也考上了幼儿园的保安。两人一个负责教学,一个保障学生安全。2014年4月,周丽娜从条件较好的镇中心幼儿园调到村级亚维勒克幼儿园,成为这里唯一的汉族老师。即使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周丽娜也没有放弃自己助学的习惯,她一直坚持资助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维吾尔族学生。为了幼儿园的86个孩子,周丽娜之前两三年才回老家一次。如今父母已经离世,亲人多次劝她回沈阳老家生活,周丽娜早已把阿图什当成了自己的家。
4 、刘月升 (天津市大港区刘岗庄中学):从1999年至今的15年来,刘月升扎根在刘岗庄中学这所只有300名师生的偏远农村学校,并带领这所农村学校的孩子完成了350多项国家专利的设计和申报。学生们的发明走上了国家、市、区各级比赛的舞台,并赢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银奖。刘岗庄中学也成了天津市唯一承担市级科研项目的农村学校。这样的小发明也刺激了农村孩子们的技能培养,许多学生毕业后都开始自己创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刘月升花费三年的时间,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把自己多年授课经验整理了近200页,取名为《动手与发明》。此外,他还带领孩子们做了一架大型260航模,多年来每逢假日他就带着孩子们去航拍湿地、港口,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5 、张美丽、张秀丽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张美丽、张秀丽是一对坚守特殊教育讲台20多年的教师姐妹。1992年,内蒙古武川县筹办聋儿语训班,在武川县城当了9年老师的张美丽接过这一重任,一个视障儿童、两个聋哑儿童、两个智障儿童,老师只有张美丽一人。自此,从未接触过手语的张美丽开始一点一滴学习手语。没有助视镜,没有教材,她借来一本盲文书,课余时间摸,晚上回家摸,又自费到外地求学,终于掌握了盲文要领。1998年,武川县特殊教育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在2间不足20平方米的教室里,设有聋哑、视障和智障3种教学复式班,共有7个年级。老师仍然只有张美丽一人,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操劳让张美丽身体透支,患上了美尼尔氏综合征。张美丽发动父母,劝说同样是教师的妹妹张秀丽加入特教行列,帮助自己让这些特殊的孩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中。两人成为孩子口中的“大张老师”“小张老师”。从最初的5个学生到如今的51个学生,孩子们不用掏一分钱,一直都靠社会各界的好心人捐助,姐妹俩自己至今也还有很多负债。20多年来,武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已经走出150多名学生,一个个聋哑儿童走出了无声世界,一个个智障儿童有了生活自理能力,一些残疾学生的作品在国际比赛中获奖,3名学生考入了聋人大学。
6 、张伟 (河南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担任校长的十年里,几乎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他是农村推广新课改模式的积极推行者。从老师讲学生听到学生讲学生听,还要让老师学电脑制作电脑课件,这在张伟推行之初阻力不小。很多老师认为:新课改放在这样一个偏远的乡级中学,根本实现不了。张伟却认为:没有好的教学质量,学生就不会来学校,学校也就不存在了。为了让大家开阔眼界,张伟组织大家去省内外先进的学校学习,并且自己带头开展为期一学期的评课赛课。因为生活清苦,张伟的妈妈甚至要每天在学校的食堂捡别人吃剩的馒头。2014年3月17日,张伟脑干出血猝死在办公桌前。追悼会当天,3000多名学生家长和乡邻挥泪送别。张伟去世后,家人在他钱包里发现了两张银行卡,一张上的余额为零,一张为1700多元。这是他干教师二十年,任校长十多年给家里留下的全部积蓄。
2014年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郑州接见张伟同志家属时称赞,张伟同志是新时期“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
7 、秦开美 (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第三小学):1988年秦开美成为浩口镇柳洲村小学民办教师,在当时浩口镇浩口管理区8所村小中教学水平堪称一流,特别是毕业班语文课教的非常好。1994年浩口镇柳洲小学停办,由于秦开美的语文教学水平在浩口管理区小有名气,浩口镇第三小学聘请秦开美到浩口三小做代课教师。秦开美曾拒绝了县城一所私立学校的高薪聘请。她念旧,不愿离开这所呆了十几年的学校。2014年6月10日上午,身带自制炸药、手枪和汽油的农民张泽清闯进秦开美的课堂,将她和52名学生劫持。约40分钟里,秦开美与其周旋,主动担当人质,说服张泽清让所有学生安全撤离。因为秦开美英勇的举动,她被网友亲切的称为“最美女教师”。
8 、陈腊英 (江西宜春高安市大城镇中心小学):2003年,几次在课堂上晕倒后,陈腊英被查出患尿毒症,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的她写下遗嘱:要把治病的钱捐给学校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还联系了捐赠协会,准备捐献器官。学校和社会捐款支持陈腊英完成肾移植手术,陈腊英奇迹般活了下来。康复后,立即重回校园回到学生身边。被爱包围过的陈腊英又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不管走到哪儿,她都是“正能量”——用亲身经历和28本日记帮助了十几个身患重病对生活绝望的陌生人。她还是南昌监狱的特殊帮教,至今还和一名杀人犯保持着书信联系,每年都去探望,给予他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陈腊英会特别留意那些性格内向孤僻、学习困难、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带他们一起爬山、做游戏,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9 、王偏初 (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小学校长):他是乡里第一个考上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主动选择回到家乡。当时学校要发展,需要不断从外面运来各种器械、教学物品,每次都是攀爬、溜索、翻山六七天。王偏初每年都要踏上“征途”在悬崖绝壁上攀行八九趟,每趟来回七八百公里。2008年,32岁的王偏初被提拔为俄亚小学校长,成为全县最年轻的校长。上任第一件事,王偏初就多方争取到资金建起了围墙。良好的校风学风让家长们对学校的满意度陡增。王偏初任校长期间,学生人数增长了几倍,最多时达到800多人。这位全县最年轻的校长,彻底改变了山乡小学的面貌,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纳西古寨的“掌灯人”。王偏初严格管理、狠抓教育教学。近几年,在全县的升学考试中,该校毕业班升学率在同级同类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木里县中小学管理综合评估一等奖。2013年,两名从俄亚小学走出去的学生考上了木里县最好的高中,刷新了俄亚小学的历史,王偏初得知这两名学生家境贫寒,决定资助每人每学期1000元。如今,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孩子能多方面发展,并希望有艺术类的老师能来教孩子们。
10 、胡清汝 (河北省平乡县常河镇学区):“四世家传,一门师表,两万弟子”。胡清汝对于乡村教育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他来自一个特殊的教育世家,这个家庭已经有近70年的从教历史,出过20名乡村教师,有两万多名孩子是他们家族的学生。胡清汝从教33年,让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小学吸引了三县十二村的孩子,教学成绩全县名列前茅。他教导学生就算考不上大学做一个农民,也要做一个懂科学、有文化的农民。因为清贫和家庭经济压力,胡清汝也曾动摇过。1989年,平乡县自行车业兴起,许多人因此发财致富。许多老师都辞了职,胡清汝也交了辞职报告,但在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时,被学生们的真情留住。在胡清汝送走的每一个毕业班里,都有这样一个毕业典礼:为全班同学准备一盘磁带,录下每位同学心中的梦想。这一盘盘刻满理想的磁带,成了学生们探寻未来的新起点。后来,胡清汝又把学生们的梦想认真记录在一个本子上,至今保存。为了修缮破旧的学校,胡清汝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出资,还义务看守建筑材料,在野地里睡了半个月。
11 、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 :自1998年至今,清华大学连续组建16届研究生支教团,向西藏、青海、甘肃、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区的贫困县、乡输送了218名支教志愿者。帮助青海湟中一中建立起了图书室;连续多年努力争取校友资源,为专项奖助学金募捐,现已资助15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10年,第十一届支教团为西藏萨嘎县等五个国家级贫困县募集20吨冬衣。2011年,第十二届支教团组织发起多项支持西部教育发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公益项目,通过申请企业公益项目基金、联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西部三所小学组织捐赠了价值5万元的多媒体设备、体育器材及图书。2013年,由清华支教团成员担任教师的甘肃武威六中有1人考入清华大学,湟中一中有2人考入清华大学、1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当地学生都要成为和志愿者老师一样的人,去外面看看,改变自己、进而改变家乡。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支教的同学开办了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辩论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和摄影大赛;在青海湟中一中支教的志愿者长年担任“小蜜蜂文学社”和“凤凰书画社”的指导教师,为当地学生的生活增添了多彩、向上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