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台北故宫国宝“东坡肉石”在这个小镇认亲
“肉石”,顾名思义就是外观像肉的石头。最著名的莫过于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东坡肉石”。而去年,一块产自张家口康保县张纪镇的肉石轰动了全台湾,也让国宝多了一个“姊妹”。这奇特的肉形石是怎么形成的?为何会“现身”在张纪这个偏远小镇?国宝“寻亲路”上又有哪些感人故事?
出了张家口市区一路向北,我们沿246省道向康保县进发,道路两侧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让人留恋往返......但不少人到康保的目的并不只是“看美景”,而是赏肉石。
河北电台记者刘梁(右一)、张静(右二)在康保县张纪镇老胡的小饭店里欣赏肉石宝贝。(张玉平 摄)
临近中午,我们走进了张纪镇的一家饭店,柜台上放着两大盘“熟肉”,想买一块来尝尝,店主老胡却笑了,说其中有一盘肉是用石头做的。
老胡:“你看,这是条子肉。”
记者:“跟你做熟的肉看着差不多啊!真的假的都辨不出来。”
老胡:“嗯,有人就要称一称这个肉。”
记者:“给我们切一切。”
仔细一看,这每一块石头有皮、有毛孔、肥瘦肉分布匀称,足可“以假乱真”,而肉形石就产自张纪镇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康保县观赏石协会会长张耀文说,这是大自然的“恩赐”。
张耀文:“在两亿年之前,张纪这儿是火山爆发地带,火山流出的岩浆喷射到地面上来,经过上亿年的地质变化、地震和地壳变化,把这个板块就崩开了。”
记者:“(肉石)就属于崩开以后形成的碎块?”
张耀文:“对。肉石在土里面吸收了好多元素,瘦肉吸收的是土里的铁离子,发红(色)。”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让张纪镇拥有了丰富的肉石资源。杨德森是康保肉石最早的发现者之一,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99年4月28日那天发生的事。
杨德森:“我们三个人去收古董,古玩没有收到,但到村后面一转,偶尔就发现有几块石头挺好的。这个东西咱们似曾相识,那时候电脑不大普及,仅仅能搜到就台北故宫这一块。(我们)突然就醒悟过来了!这满山坡都是肉石嘛!”
肉石让张纪这个偏远小镇开始为世人所关注,全国各地的石头爱好者纷纷到张纪来采购、寻找肉石,康保肉石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03年,一位内蒙古客商就专门找到了康保的肉石收藏者张军,为一块肉石开了价。
张军:“这个老板说,想不到真有这么好的东西,这是一块石头啊还是一块肉啊?张军你卖了吧,我说这块石头是我的镇宅之宝,我不卖。他说拿宝马给我换,新的100多万,我说不换。”
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东坡肉石”(资料图)(刘梁 摄)
说起肉石,就不能不提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东坡肉石”,不少人都渴望一睹这国宝的真容。随着康保肉石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个念头开始在石头爱好者和收藏者中流传:把祖国的肉石送到台湾去展览。
张家口人、国家观赏石鉴评师于瑞军:“不是说去‘打擂台’、比高低,主要是想昭示一个理念,大陆地大物博,台湾文化的根在大陆,通过同类型的物证来佐证这一点、展示这一点、宣示这一点。”
于瑞军等众多石头收藏家的愿望,得到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通过河北省台办邀请于瑞军等赴台湾举办奇石展。于瑞军携带了6块石头赴台,其中4块是康保肉石,为挑选这几块石头,他们专门制定了标准,优中选优。
于瑞军:“第一个(特点)就是石头要有皮,皮上有毛孔;第二个(特点)是玉化程度(要)高,用强光手电一照能照透;第三个特点是层次分明,有肥肉、有瘦肉。”
去年4月,康保肉石走进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与“东坡肉石”认亲,引起了巨大轰动。台湾的学术专家和奇石收藏界权威对其中一块酷似东坡肉的肉石给出了“至高无上”的评价。
于瑞军:“台湾故宫研究员邓淑苹老师说,这可以称作我们馆藏东坡肉石的‘姊妹石’,我们的祖国是个大家庭,姊妹越多越好!她说的话让人感觉很温暖。台湾赏石家黄忠胜先生讲,这个级别的石头从来没有见过,几代人、几辈子碰不到,这个称为‘中华第一肉石’丝毫没有问题!”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玉石界泰斗杨伯达先生为康保肉石赴台湾展览亲笔题词:天下肉形石,本系同根生,隔海互顾盼,相聚终有期。(刘梁 摄)
康保肉石在台湾的“惊艳”亮相,成为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玉石界泰斗杨伯达先生十分激动,并亲笔题词:天下肉形石,本系同根生,隔海互顾盼,相聚终有期。而于瑞军没有停下脚步,他还希望能把康保肉石搬上世界舞台。张家口察哈尔文化城将于今年10月开业,他就瞄准了这个机会。
于瑞军:“我现在要办‘中华第一肉石馆’,在察哈尔文化城。(未来)将有很多的国际友人来张家口观光,‘东坡肘子’是中国观赏石的一个符号,把它陈列出来,展示我们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魅力,体现中国赏石艺术的特色。”
(由河北电台记者王成树、孙立宏、张玉平、刘梁、张静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