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三个“切入点”
今年以来,各地审计机关相继开展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审计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才能促使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促进政令畅通。结合审计实践,笔者认为,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必须以政策审计、资金审计和项目审计为切入点,全面关注政策面、资金流和项目点,从宏观面到微观点,将点、线、面有机结合,以微观问题支撑宏观建议。 一、加强政策贯彻落实审计
(一)关注政策执行落实情况。国家政策出台后,各地方、各部门将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配套政策制定情况的审计是政策跟踪审计的重点之一。一是要关注政策执行中是否存在执行不力、钻政策空子的问题;二是要关注配套政策的可行性和规范性;三是要调查配套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效果。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审计的揭露功能,查处政策贯彻执行中不按中央政策要求,阳奉阴违,不令行禁止的问题,通过揭示体制障碍、制度缺陷、机制扭曲和管理漏洞,促进整改,推进完善相关政策。 (二)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通过政策评估,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作为国家审计机关,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既要关注政策的执行情况和目标实现程度,还要对政策目标本身提出质疑,就政策本身的适宜性和可行性、效果和效益作出评价,通过调查分析,找出政策漏洞,提出完善和修订建议。 (三)探索在政策制定阶段进行跟踪审计。这一阶段主要从审计角度,就政府制订政策方案发挥咨询参谋作用,积极参与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重大决策、重要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并发表审计意见。由于此阶段政策还未确定,更未执行,因此评估是预测性的,所以审计机关在发表意见时,要严谨、审慎,不越位、不缺位,防范自己从监督、参谋者的角色转变成制定、决策者的角色,降低审计风险。 二、加强财政资金使用审计
在政策跟踪审计中,必须以财政资金为主线,根据政策要求,揭露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财政资金发挥应有的绩效,从而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重点审查地方配套资金是否足额到位,资金拨付是否及时、是否存在滞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情况,资金分配是否公开透明,资金使用范围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虚报冒领、骗取等违法违规等问题。 三、加强项目建设情况审计
项目是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载体,也是跟踪审计的重要抓手。在跟踪审计中,要把监督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审计。一个政策的出台,往往包含许多具体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发挥效益,是政策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 项目跟踪审计,一是要关注项目资金拨付使用的时间、金额、去向,是否按时下拨,是否投入到工程建设中,有无拖延、挪用、压占,影响工程开工建设;二是要关注项目的招标投标情况,审查工程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公开招标投标,有无暗箱操作,参加投标的单位和中标单位是否具有相关资质;三是要关注工程建设管理情况,查看工程是否按时开工和竣工,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及时办理,调查有无擅自改变工程建设内容,相关部门的监管是否到位;四是关注项目效益情况,要注意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对项目绩效作出全面评价,以便科学合理地评估政策效果。(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