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场“双驱动”调整结构促发展
23.03.2016 12:42
本文来源: 粮食局
2015年以来,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粮食加工与制造业总体运行仍保持相对平稳,主营业务收入小幅增长,利润总额增幅较上一年度整体有所提升。但行业内产能过剩、低端竞争仍十分激烈,新一轮企业兼并重组潮来临。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供给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其中,加工品市场未走出低迷态势,部分子行业发展仍处困境中。据市场各主体反映,2015年,粮食加工品市场的低迷程度较往年偏重,主要原因仍是产能过剩、供给宽松而市场需求不旺。 针对国内粮食生产、加工所面临的“三高”压力、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等突出问题,建议: 尽快完善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我国粮食产业政策调整已拉开序幕,尤其是在玉米深加工领域,国家应尽快释放市场干预机制。建议逐步取消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完善粮食定价机制、补贴方式及收储补贴制度。在保证种粮农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最终实现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建议将诸如玉米深加工类项目由过去的政府部门审批、核准过渡到备案制,建立由市场决定的企业准入制度;通过实行减免增值税或增值税返还政策,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同时,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高端产品研发,尤其是对能够取代进口产品、有出口竞争优势的产品予以重点扶持。在2016年度对于优势出口产品(赖氨酸、玉米淀粉等产品)继续完善和执行出口退税政策。 加快粮食加工产业“走出去”步伐。随着我国“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家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未来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可能迎来大好发展时机。建议在政策、条件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粮食生产、产能消化以及市场需求方面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将我国粮食加工业积累的经验与先进技术装备引进到相对欠发达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尽快占领行业内国际竞争制高点。 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融合发展。建议通过政策、市场的“双动力”驱动,促使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或加强与科研单位、高校合作,在粮食加工产业链延伸、中高端与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等方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针对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向与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弥补产业短板。在第一产业发展中,选择性发展优质、专用粮的选育与生产,未来在作物品种加工与营养品质方面开展更多的科研创新与协作。在第二产业发展中,加强传统粮食及其制品加工、粮食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相关技术装备、科学理论的创新。在第三产业发展中,注重引导粮食加工产业链后端仓储、物流及销售与现代互联网+、信息科技、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推动“互联网++”的农业生态旅游、金融、商务及营养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从粮食加工产业结构调整与供给侧改革提供良好、必要的科技创新平台。(来源: 农民日报)本文来源: 粮食局
23.03.2016 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