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引入第三方评估 打破自拉自唱
于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听取政策措施落实的第三方评估汇报。李克强指出,评价政府工作不能“自拉自唱”,自己给自己“唱赞歌”。要逐步尝试将更多社会化专业力量引入第三方评估,成为政府工作的常规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督、推动,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为了确保各项决策政令的落实,中央政府已采取了派出督查组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动和监督,取得了很多成效。现在的第三方评估,同样是督查工作的一种新探索。
相对于“自拉自唱”,第三方评估的确具有很多优势。比如,第三方评估因其更独立、更超脱的地位,从而能够得出更真实的结论。一项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由各部委或地方政府自身进行评估,往往会因为“自己评估自己”而多有部门本位,甚至不免择轻避重,曲为周旋。而第三方机构则少有这样的考量,能够从政策措施本身出发评估各部门、各级政府的落实情况。
同样重要的是,现代政府的行政运行和对经济社会的各种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些政策在落实中是否被打折扣,有时候不仅是相关部门和官员的态度问题,可能和地方客观条件不同、治理方式不够科学合理等因素有关,而在这方面一些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可以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李克强总理也提到,“中国太大了,不同地区的情况各不相同,国务院政策出台后如何落实,需要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检查、督促和推动。”同样的政策遭遇“中梗阻”,在不同地方的原因可能不一样,而第三方机构因其相对超脱的身份,有可能获得“丰富真实、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情况”,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实际上,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监督政策落实情况,也是社会和公众参与的一种方式。能否在多元利益视角的衡量下,保证政府决策的有效实施、实现社会共同治理的最优化,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准。
当然,作为一种比较新的尝试,第三方评估制度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一些第三方机构可能对某些政府部门有着较强的依赖性,或者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防止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对第三方评估机构游说,而影响评估的效果,毕竟让第三方评估机构讲真话,说实情,才是真正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