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协常委、委员为大气污染治理献策

08.12.2014  01:26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薛惠娟

     11月28日,以“科学防治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中心议题的省政协十一届九次常委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与会常委、委员为留住“APEC蓝”积极建言献策。而当天,石家庄的天空被雾霾笼罩。

    治理大气污染,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举全省之力治污,我省正在为蓝天白云而不懈努力,直面痛点,调整经济结构。“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将大气污染治理转到科学治理的轨道上来。”我省政协常委、委员纷纷提出意见建议,助推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朱正举常委——推进供热计量改革

    “相较而言,冬季雾霾天容易集中爆发,防治任务最为严峻。供热燃煤排放的污染物无疑是‘罪魁祸首’之一。”省政协常委朱正举坦言,目前,我省冬季集中供热面积已达6.67亿平方米,供热能源以燃煤为主,比例高达94%,新能源供热比例不足6%。他呼吁,应把供热能源结构调整和计量收费改革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在全省打一场绿色供热攻坚战。

    朱正举常委建议,应充分开发地域和资源优势,加快调整供热能源结构,合理配置供热资源,大中城市以大型热电联产供热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为辅,小城市及县城以高效环保锅炉、生物质锅炉、热泵、地热为发展方向,实现供热方式多元化和能源的梯级利用。

    “通过计量收费激励行为节能,对促进减排降耗效果明显。”他介绍,我省供热计量改革经过几年努力,计量收费面积已达1亿多平方米。但设区市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仅为25%,县城更为滞后。如果全省供热计量收费平均达到50%,每年可节约标煤270万吨,减排CO2677万吨。

    “供热计量改革,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朱正举常委建议,具备热计量收费条件的新建建筑和完成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全部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尤其是新建建筑要实现同步安装,同步计量。同时,强化约束机制,将供热亏损补贴作为供热计量奖补资金,资金发放额度与供热计量改革绩效挂钩。对拒不执行供热计量收费的供热企业,不再发放任何补贴,对其负责人要严肃处理。对计量收费任务没有完成的城市,在园林城市复查验收和人居环境奖评比中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