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河北精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上半年开工26个项目,可安置搬迁群众20618人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我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按照新发展理念科学制定规划,分年度、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我省今年确定启动12.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万人,同步搬迁6.3万人)的搬迁工作。截至6月底,第一批28个县中已有16个县启动项目建设;全省134个项目中已完成规划90个、完成选址134个、完成工程设计45个;开工26个,规划建房面积59万平方米,可安置搬迁群众6980户、206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64户、14334人。
确保“搬得准”,定准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和集中安置地。把人定准,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地区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的人口、享受低保的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因灾返贫人口进行摸底。把安置地选准,主要依托县城、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中心村建设集中安置小区,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搬迁群众投亲靠友、自行安置。
确保“搬得出”,把集中安置小区建起来。编制安置小区详规,立足于“保基本”,严格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规定。积极探索搬迁户自助式管理和低成本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切实减轻搬迁群众负担。特别是对搬迁群众中的6400名五保户及鳏寡孤独人员,实行养老式集中安置,把养老机构建设支持政策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叠加使用,积极探索养老式搬迁新路子。坚持把保障住房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安置小区建成精品工程。涞源县在搬迁项目实施过程中,选址、设计、建设、房屋分配等环节全程让搬迁户参与,突出搬迁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每个在建小区涉及村都由村民代表推选2名质量监督员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群众对工程放心满意。
确保“稳得住”,把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搞起来。坚持基础设施与安置住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特别是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把水、电、路、讯、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好。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学校、卫生室、敬老院、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搞好绿化、亮化、美化,把安置小区一步到位建成美丽乡村、宜居社区。对于集中安置点,实行社区化建设,设立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确保“能致富”,把产业发展起来。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每家至少有一人就业。实行搬迁安置社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同步抓好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乡村旅游区等建设,实现改善居住条件与创造就业机会同步推进。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配套建设门面、摊位、柜台、停车场等营利性物业,并将产权优先量化到搬迁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把易地扶贫搬迁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高端设施农业。把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特别是把发展产业、传承文化和乡村旅游融为一体,建设“小而美”“专而强”“新而活”的特色小镇。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山区综合开发相结合,有效改善迁出区生态环境,支持搬迁人口利用原有土地、山林等资产入股,获得稳定收益。把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