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新探索④】“老供销”补短板打好服务牌

20.08.2015  19:08

近日,无极县东大户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给村民开展技术培训。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董立龙 通讯员何荣国

阅读提示

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供销合作社被视为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中的三大“品牌”之一。而今,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伴随时代变迁,供销社重启改革征程。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正式发布。而在此之前,河北作为全国供销社改革的4个试点省份之一已经开始了探索。

为农、务农、姓农,这是中央对供销社改革指定的原则,也是我省供销系统改革的方向。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不足、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村金融滞后等农业“短板”,河北供销社迈出了自己的改革步伐。

重构流通平台,建设“互联网+供销社”

展望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往年要为销售奔忙的李建普今年却显得很平静。他说:“有了供销社电商平台,我们这儿的白山药不愁销了!

李建普所在的安平县油子乡后刘兴村一带盛产白山药,但过去都是农民自己出去跑市场。李建普是当地的种植大户,每年要卖出1000多万斤白山药,光支付销售员坐车、吃饭、住店的花费就在30万元以上。

2014年,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安平县供销社的人员建议他把白山药拿到网上去卖。在供销社的电商平台上,当地的白山药统一商标、统一对外公布价格、统一销售,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销路拓宽,订单大幅增长。

像李建普一样,很多农民发现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供销社又重新回到了身边。不过,“回归”的供销社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农民搭建网络购销平台就是其中的职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