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省提改革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 降薪非目的

01.09.2015  10:33
  《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获审议通过已有一年时间,并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记者注意到,迄今已有28省区市在不同场合提出要深化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

    

  随着本月27日贵州省《关于深化省管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目前至少已有贵州、湖北、山东、浙江和广东5省对外公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分析这些改革方案不难看出,国企负责人薪酬结构渐趋明朗,考核评价结果对薪酬影响加大。业内人士预计,下一步改革将在规范组织任命的国企负责人薪酬分配的同时,加大市场化选聘国企高管的比例,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重新确定薪酬结构  纠正偏高收入

  

  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此次改革要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

  

  这代表改革将降低央企负责人中偏高、过高的薪酬水平。如何才能合理确定薪酬?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要考虑三方面的情况:一看企业负责人的作用和贡献,二要考虑其由组织任命的特殊性,三要统筹考虑企业职工、公务员等群体的工资水平。

  

  基于上述考虑,《方案》规定,改革后的央企负责人薪酬由基础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从各地情况看,国企负责人的薪酬结构均照此制定。

  

  对于基本年薪,各地明确,将按照上年度省属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倍确定。广东省还要求,基本年薪原则上每年核定一次,同时明确发生经营性亏损的企业负责人基本年薪应适当下调。

  

  对于绩效年薪,广东省以基本年薪为基数,年度考核评价系数最高不超过基本年薪的2倍;湖北省、贵州省在方案中明确,当年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未增长的,企业负责人的绩效年薪不得增长。

  

  设置任期激励收入是为了引导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企业长远发展,防止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各地规定,任期激励收入根据任期考核评价结果,在不超过企业负责人任期内年薪总水平的30%以内确定。

  

  据初步测算,通过这次薪酬改革,广东省内国企负责人薪酬下降超过20%,与职工平均薪酬差距将缩小到6.5倍左右;浙江省管企业负责人平均薪酬将减少31.5%。

  

  考核评价对薪酬影响加大  还可追回

  

  从《方案》上看,央企负责人的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均与考核评价结果挂钩。

  

  《方案》明确,绩效年薪将根据企业负责人年度考核评价结果的不同等次,结合绩效年薪调节系数确定;任期激励收入将根据任期考核评价结果的不同等次确定。年度或任期考核评价不合格的,不得领取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

  

  对于绩效年薪,还要考虑到不同功能性质、不同行业及不同经营规模企业的区别,体现经营难度及其负责人承担的经营责任、经营风险差异。比如,在确定薪酬时,会区别对待竞争性行业的央企和垄断性行业的央企。

  

  “此次改革并非简单‘降薪’,而是一方面降低基薪,另一方面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提高绩效考核比例,从而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激发企业市场活力的体现。”广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表示。

  

  根据广东方案,国企负责人绩效完成优异,按照方案规定的最上限计算,则总薪酬能与此前基本持平。但如绩效较差乃至不及格,则总薪酬下降幅度可能达到50%。

  

  其他省份也强调,此次改革目的是健全薪酬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负责人责任,既要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又要注意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亦有评论点明,此次改革,降薪不是目的,适薪才是关键。

  

  此外,各地还明确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被追索扣回的情形。湖北省规定,任期内出现重大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据企业负责人承担的责任,追索扣回部分或全部已发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广东省还表明,这一机制同样适用已离职或退休的企业负责人。

  

  《方案》中还指出,将扭转过去偏重于考核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生产经营业绩的状况,调整为全面综合考核评价其履职情况。这意味着,在对央企负责人的考核评价中,将更突出其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情况。

  

  市场化选聘国企高管收入按照市场机制

  

  人社部在解读《方案》时表示,改革的适用范围确定为中央企业中由中央管理的负责人,通过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则按照市场机制确定薪酬。

  

  广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本次薪酬改革并不是淡化市场化,而是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在规范组织任命的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做增量,鼓励逐步增加市场化选聘人员比例。

  

  据媒体报道,此次地方改革内容中,上海、广东等4省市都明确将推进包括“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在内的用人制度调整。

  

  国资问题研究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可以预见的是,在国企全面限薪的同时,薪酬改革下一步的方向是加大市场化选聘的高管比例,由市场来定身价,真正实现通过薪酬激励留住人才。市场化选聘不是意味着要降薪,而是加薪合法化、制度化。

  

  对于如何进行市场化选聘试点,李锦认为,可以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在国企内增加市场化选聘的经理,并制定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力争通过3到5年,绝大部分国企都按照职业经理人制度选聘负责人。

  

  已有地方国企负责人坦言,改革后“中层干部比自己挣得多”。时任广东省物资集团原董事长蔡朝林今年3月曾表示,“今后中层干部甚至普通员工收入高于董事长将成常态,去年就有中层干部收入是我的3倍”。

  

  他认为,只有提高职业经理人的收入,才能引进高水平的人才,有利于企业创新转型。如果收入按照级别一层层压低下来,基层员工没有激情,企业连生存都有问题。作为董事长要有这种胸襟和觉悟,允许基层员工收入高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