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沙石峪——当代愚公信科技

22.10.2014  00:10

遵化市沙石峪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自然条件曾经非常恶劣,但当地村民发扬“愚公精神”,硬是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一代代沙石峪人秉承愚公精神的同时,又有了新的信念。请听录音报道《“当代愚公”信科技》。

上世纪50年代,沙石峪是个干山沟,“滴水贵如油”。“”山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找水,在多数村民的赞成中,村里特地请来了风水先生。

村党支部书记周国军:因为没水啊,就找风水先生看,一个瘫子还是,就把他请来了,找几个小伙子还得抬着走,顺着沙石峪的山就遛,最后,确定在这了,在这挖吧,挖几丈深就有水。

有了风水先生的指引,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张贵顺带领群众开始奋力挖井,一天天过去了,挖了足有五丈深,但越打越干,连点潮气也没有,这可把辛苦了一阵子的老农们气坏了。

周国军:这就教育你们得相信科学,不能相信迷信。

当年秋天,县里来了技术员,很快在山北找到了水源。随着水的神秘之门被打开,穷山沟里的人思路也打开了。   

几十年过去了,一代代沙石峪村民秉承“当代愚公”精神,在苦干实干的同时,也更加坚信,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发展、才能进步。

今年,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沙石峪村根据当地的土质特点,选择了“三格化粪池”农村改厕方案。目前,全村已经基本改造完成,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水冲厕所。

村民闫玉文:一是环境好了,二是使着挺方便的,特别干净卫生,原来招的苍蝇哪都是,现在那都没有,出来进去哪都特别干净,我们心里都觉得特别痛快,那是不一样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是。

作为葡萄专业种植村,沙石峪在昔日的青石板上发展了1200多亩优质葡萄,并在品种选择、种植方式上不断改进,当地葡萄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市场青睐,每亩葡萄的产值达上万元。过去的石头山变成了葡萄园,荒山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幸福山。

镇长刘鸿星:一是到外头参观学习,另外就是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教授讲一下生态农业的种植,请市林业局的定期进行讲解,从怎么栽植、怎么管理、到后期怎么剪枝,出技术员对咱们这进行指导。

深秋时节,山上的葡萄、山楂、核桃等已经采摘完了,只有柿子零星的点缀枝头。随着冬季的来临,沙石峪村又在冬季取暖方式上悄然发生着改变。在一户村民家里,老旧的煤炉子刚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国内一所大学新研发的“生物质碳化超能炉”。

省驻村工作组组长胡保民:原来村里面的柴火棒子,剪下来的葡萄枝,把这些东西整体地通过加工压成块,减少了每一户的用煤,又提高了效能,又解决了整个村的环境卫生。

从风水先生到技术员;从恶臭的汗厕到干净卫生的水厕;从开山造田到发展生态农业,沙石峪村民愈加清晰地看到,科技才是这座小山村发展的不竭动力。依靠科技,一幅壮美的农村新画卷正在沙石峪徐徐展开。

镇长刘鸿星:将来一进沙石峪,从旅游公路开始,它这个景观,包括葡萄长廊、到酒窖,之后参观纪念馆,再参观愚公路,打造立体的、全方位的砂石峪旅游的整体线路图。(河北电台记者王成树、聂鑫、陈剑晨、唐山电台记者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