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一代“名园”又迎历史新篇(图)
图为,春节期间,避暑山庄德汇门前。中新网记者 吴倩 摄
图为,避暑山庄内景。中新网记者 吴倩 摄
图为,位于承德市中心的康熙帝铜像。中新网记者 吴倩 摄
中新网承德2月14日电(记者 吴倩)对于54岁的承德导游晓梅来说,避暑山庄,这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一代名园,足足承载了她二十多年的青春岁月。
时光还要追溯到2003年9月。那时,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迎来了肇建300周年的盛大庆典。而彼时,也刚好是晓梅在避暑山庄从事导游工作以来的第十个年头。她回忆说,正是当年的一系列庆祝活动,将承德的风采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承德,一座以“避暑山庄”而闻名天下的城市,堪称是“先有一庄而后有城”的绝佳范例。
300多年前,正是清帝在此修建行宫,才诞生出现在的“一承一庄”。几百年来,这里既见证了“康乾盛世”的兴旺,也经历过民国战乱中的衰颓。时至今日,承德已既不再是清朝的“夏都”、也不再是热河省的省会,而是闻名于世的中国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这里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地上地下文化遗址1300多处,还有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然而,与深厚的旅游文化资源相对的是,承德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有5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5个县被列入燕山——太行山特困连片地区,扶贫攻坚任务相当繁重。摆脱贫困、实现小康,也是这里几代人的不懈追求。
晓梅清晰地记得,从2000年伊始,河北省正式提出建设“大避暑山庄”,一个全新的承德建设高潮拉开了大幕。传承特有文脉,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品牌,为这座塞外古城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随着大规模中心城区“中疏”拆迁整治及投资数亿元的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这座古城逐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时光荏苒,到了15年后的今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迅猛,作为环抱京津、近邻三港、一市联通五省市区的要塞之地,面对中央提出的树立“绿色、创新、开放、转型、协调、共享”的新型发展理念,如今的承德又面临着新时代的复苏转型,而其中辗转不变的,还是静静屹立于此的避暑山庄,依然无声地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巨变。
晓梅说,“现在山庄里的游人越来越多”。在她看来,春天赏花,夏天观水,秋天看红叶,冬天滑冰,这里的每个季节都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理由,甚至还有很多“回头客”。从业20多年来,她的工作中基本就没有出现过明显的淡季,7、8月时甚至都忙得顾不上吃饭。
虽然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但目前承德的旅游资源开发仍略显单一且浅显,缺乏精细线路与深入挖掘,而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亟待提高。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机遇面前,如何立足“欠发达”的现状,守住生态底线、留足发展空间,打好以山庄为主线的“文化牌”,仍考验各方智慧。
“春节期间仍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但外国游客还是不算多”,晓梅说。谈及以后的打算,她已经计划在明年退休了,“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年轻导游辈出,我们这些人可以歇歇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