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提速你的“钱袋子”会怎样?

10.03.2015  13:57

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钱袋子”。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央企薪酬制度改革尘埃落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推进在即。在收入分配改革提速的当前,占劳动者主体的非国企和体制外人员的“钱袋子”又会怎样呢?

最低工资增长目标预计完成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这个目标预计是能顺利完成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厅长吴顺江说,关键是如何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2011年和2012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分别为22%和20.2%,2013年这个数字则为17%,截止到2014年7月25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4.2%,均超过13%。因此,完成任务顺理成章。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宁波维科家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职工杨晓霞说,最低工资标准必须不断调整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反过来,更多的职工收入不断提高,也能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农民工欠薪还需治本

我国从2003年底掀起了清理欠薪风暴。虽然国家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欠薪现象还是屡打不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说,每到春节农民工被拖欠工资都还是一个热点话题。这种丑恶现象屡打不绝的首要原因就是转包制度:一项工程项目层层转包,最后才转到包工头,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包工头拿不到工钱,更不要说农民工了。

郭乃硕说,“要治本,就必须按月足额发放工资,这样即便拖欠也只是一个月的工资。

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就规定了按月足额发放工资,但从目前情况看,执行仍然不力。

工资正常调整机制还“在路上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这个目标能否完成?其实,国企和体制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说了算,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建立。

而其他群体的工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说了算:例如很多白领在年底要和公司谈下一年的待遇,每年春节后出现“招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农民工与企业议价。

从国际经验来看,建立高效、公平的工资调整主要依靠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目前我国正在推进这项工作,但还需要一个过程。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期待

让大家有踏实的“获得感

自称“收入低”的群体有很多——城管、小贩,老板、农民工,开发商、业主……几乎没有人对自己目前的薪资水平满意的。

这个现象也不奇怪,因为大家都希望挣得越多越好。”全国人大代表谢子龙说,“但大家都‘哭穷’现象的背后,其实蕴含着大家心里‘没底’的收入焦虑和消费顾虑,还有更深层次的对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满。

郭乃硕说,要让人们普遍有“获得感”而不是“没底感”,首先是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但更重要的,是尽快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网,让大家对未来有足够的踏实感。”

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我国应在医疗、养老、就业、低保等诸多领域都要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密实编织好让群众有更实在“托底感”和“获得感”的社会保障网。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