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支持项目改支持团队 “纸上技术”变丰收样板
【导语】
河北省集中财政资金支持11个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团队,农业科研经费管理方式的转变,让一项项农业先进技术走出实验室,变成长在地里的丰收样板。
【正文】
尽管眼下玉米收获已接近尾声,但在新乐市的玉米试验田里,晚收新品种先玉335正在测产。试验田负责人崔彦宏告诉记者,能看到自己的科研新成果顺利落地、丰收在望,他甭提多兴奋了。
【同期声】河北省玉米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崔彦宏
我们之前的科研就是写在论文上,技术研发和推广中间是断的。产业体系这个平台呢就是把我们技术的研发示范推广,整个连在一起。
【正文】
崔彦宏说的连在一起,指的是省财政、农业部门联合组建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团队。为让研发、推广、应用的距离变的最短,去年河北省设立专项资金5000万元,先后组建了小麦、畜牧水产养殖、食用菌种植等11个农技术创新团队,按照首席专家每年50万、岗位专家30万、推广站长20万的标准安排相应资金,将农业产、学、研聚合在了一起。
【同期声】河北省财政厅科教文处副处长 张学军
原来的农业科研经费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一个项目往往是一次性的支持。这样以经费为纽带,集中财力办大事,好钢用在刀刃上。
【正文】
实行项目支持改团队支持后,崔彦宏被推选为河北省玉米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由他会同八位岗位专家和全省九个综合实验推广站对玉米进行一条龙专业研究、示范、推广。经初步测算,今年他试验田的玉米亩产超过了850公斤,比普通田地的玉米产量增加了三百斤左右。
【同期声】石家庄中早熟区夏玉米试验站站长 韩进录
在以前推广的过程当中好多东西需要推的不见得能推下去,现在大家伙儿认为好的,咱就可以通过产业体系直接落地。
【正文】
在11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引领下,目前河北已建成产学研示范基地154个,突破生产关键技术30多项,覆盖农作物10万亩,培训农技骨干人员1万多名,全省农业科技转化率由原来的53%提高到80%左右,贯通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扩散的科技链条,让广大农户实实在在获得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