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县:1.5万个红袖标,撑起信心和希望
河北 日报报业集团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全媒体报道小分队发自 永年 县——
1.5万个红袖标,撑起信心和希望
在永年县,112支佩戴红袖标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奋战在灾后重建第一线。 永宣摄
重建美家园 播种新希望
□ 河北日报 记者 刘剑英
党员 亮明身份冲在重建最前沿
8月4日上午,记者走进永年县讲武乡张虎庄村,村东主街道上20多人正清理堆积的淤泥,不少人左臂上佩戴着红袖标,袖标上“共产党员”四个字十分醒目。
“我们正在排水沟下面铺设水泥管,避免洪水直接冲击路面,现在已完成200多米,再有六七天就能完工。”永年县住建局监察大队大队长杨霄带领队员,已连续8天奋战在张虎庄村灾后重建现场。清理淤泥、平整街道、统计受损房屋、铺设水泥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戴红袖标的都是党员,群众一看就知道!”杨霄说,援建队员中一多半是党员,红袖标让大家更有责任感,从没人喊苦叫累。
党员郝光明在撒白灰消毒时,右腿两处灼伤,但他简单处理后,便急着返回施工现场。“这点伤不算啥,大伙都干得起劲儿,党员更不能落后。”
同行的永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文卉介绍,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县委组织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党员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中迅速行动、冲锋在前。“7月20日夜,我们制作了5000个红袖标,本来是给参与抢险的县直部门党员准备的,后来乡村党员干部纷纷要求佩戴,我们又赶制1万多个红袖标分发到基层党组织。”
群众 看见红袖标心里就踏实
尽管洪灾已过去半个多月,但永年县讲武乡刘七方村,街道墙壁上的水印仍很清晰,洪灾肆虐的痕迹随处可见。“党员干部是百姓的主心骨,看到红袖标,俺们心里就有底了。”正收拾小卖部的妇女张素姣说,房塌路毁、农田被淹,村民对生活感到无助时,很多部队官兵、党员突击队、志愿者来到村里进行援助,大家心里顿时就踏实了。
“危难时刻,党员就要冲得上去,做群众的主心骨、抗洪救灾的顶梁柱。”7月19日晚,接到灾情预警后,刘七方村党支部书记刘士芳连夜布置,发动17名党员分片组织群众转移,全村近600人无一伤亡。
“洪灾过后,许多党员一心扑在清理街道、发放物资、防疫消杀等工作上,甚至顾不上清理自家院落的淤泥。” 刘士芳说,洪水退去当天,党员们就带领群众生产自救。党员身先士卒,群众积极响应,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全村淤泥、垃圾、杂物清理。现在,消毒防疫、房屋受损登记等也正在有序开展。
7月25日凌晨1时发出通知,到凌晨5时永年县张西堡镇280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就出发了。他们带着52辆三马车、4辆铲车和铁锹等工具,开赴讲武乡小北汪等4个村庄,帮助清街道、清淤泥、防疫消杀,一干就是6天。“村干部连夜通知,打不通电话就敲门,一说是支援灾区建设,每个党员都没二话。”带队的张西堡镇镇长安振营激动地说,什么是共产党员?大灾面前、关键时刻,党员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冲在抗灾救灾最前沿,带头承担最繁重、最危险的任务,永年县由各乡镇和县直单位组建的112个党员志愿服务队,坚持奋战在灾区最前线,成为带领群众抗洪抢险、生产自救的中流砥柱。
“时间紧迫,仅靠村干部不可能做到挨家挨户通知,40多名党员都动起来,群众转移高效有序。”永年县刘营乡榆林东村470户、2070口人,“两委”干部7人、党员48名。村党支部书记闫峻岭介绍,7月19日晚,党员干部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及时把全体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
村北的敬老院几十米院墙被洪水冲垮,里面有30多位老人。村委会主任闫立新带着几名党员,用了1个多小时将老人全部安全转移。这期间,他距敬老院仅400多米的标准件工厂,因洪水浸泡发生爆炸,价值近千万元的厂房和产品、设备毁于一旦。
“只要人没事,一切都可以重来。”8月4日下午,站在厂房废墟前,闫立新说,这些天忙着带领群众清淤和生产自救,一直顾不上过来仔细查看。村里灾后重建任务还很重,老百姓都看着咱这些“红袖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