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集团积极搭建员工创新创效平台 为万众创新开辟绿色通道
开滦集团积极搭建员工创新创效平台 为万众创新开辟绿色通道
2015年10月13日对开滦集团铁拓公司员工刘艳东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刘艳东获得首届开滦职工发明创意大赛金奖。
从参与日常小革小改到摘得首届开滦职工发明创意大赛金奖,刘艳东用了8年时间。
“在这8年里,我从技术员成为铁拓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工程师,并获得首届开滦职工发明创意大赛金奖,企业为我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37岁的刘艳东深有感触地说。
开滦职工发明创意大赛是展示集团公司员工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的一扇窗口。从这扇窗口往里看,不仅能感受到开滦员工勇攀高峰的斗志,更能体会集团公司为员工技术进步提供充分保障、为员工施展才能搭建平台的有力支持。
提供软硬件环境
如今,刘艳东已经记不清自己参与了多少项技术创新项目。但他清楚记得,铁拓公司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技术研发中心更换电脑,购买专业性更强、版本更新的设计软件,让技术创新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刘艳东强烈感受到企业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在首届开滦职工发明创意大赛成果展开幕式上,铁拓公司被授牌,成为首个开滦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深化改革从创新入手。集团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引导广大员工投身技术创新工作。在此过程中,企业涌现了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
集团公司积极培养和选拔技术拔尖人才,充分挖掘员工创新潜能,激发员工创造活力,先后建成职工创新工作室48个,省级、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1个。集团公司组建“十加一”创新创业团队,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持续加大技术挖潜和攻关力度,组织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助推降本增效。
从基层单位到集团公司总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员工创新铺宽“跑道”,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让员工有荣誉感
谈到自己参与的创新项目,30岁的杜伟很兴奋。
杜伟是唐山矿业公司机电科矿井维修电工。2008年,参加工作后没多久,在唐山矿业公司开展的高师带高徒活动中,杜伟拜自己的同事——高级技师熊旭东为师。杜伟跟随熊旭东学习了3年。其间,杜伟以师父为榜样,边学边干,在工作中仔细观察、认真体会,寻找创新点,参与技术改造。在2014年集团公司技术比武大赛中,杜伟获得矿井维修电工专业技术状元称号。
“获得技术状元称号后,集团公司奖励3000元,山矿公司奖励3000元,机电科奖励3000元。不久后,我被提拔为矿井维修电工组组长。”杜伟说,“企业资金这么紧张,仍然大力支持和鼓励我成长,我很感动。”
在集团公司,和杜伟有同样荣誉感和归属感的员工不在少数。
“那是收获惊喜的感觉,我们感受到的是尊重、认可,体会到的是参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光荣和快乐。”一位曾获得集团公司技术比武状元称号的员工对记者说,“这种荣誉感让我们情绪高涨。”
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正成为集团公司狠抓扭亏增盈、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引擎。在这个过程中,集团公司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建立健全机制制度,积极开展技术比武等活动,不仅营造出学技术、练内功、争一流的氛围,还通过精神和物质鼓励,让员工乐在其中。
“各单位通过技术练兵比武活动,营造了‘端技术碗、吃技术饭、挣技术钱’的氛围,达到了让有技术的‘香’、没技术的‘慌’的效果。”集团公司工会相关人员说。
为员工拓宽晋升通道
今年44岁的刘少辉,1992年刚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到林南仓矿机电科绞电维修班,成为一名矿井维修电工。20多年来,他凭着对企业的热爱,潜心钻研技术,攻克技术难题,以小投入实现大产出。目前,刘少辉已完成科技创新项目100多项,为企业创效7000多万元。
从参加工作之初以徒弟身份学技术,到几年后成为师父带徒弟;从矿井维修电工到矿井自动化领域的技术专家、绞电维修班班长,这其中,既有刘少辉的不懈努力,也体现了企业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理念。
以这种理念为先导,集团公司从上到下为技术人才拓宽晋升通道,为技术人才成长提供洁净的“空气”和“土壤”,充分调动员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