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发力 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

18.01.2019  15:0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上下功夫。当前,审计机关要抓住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围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构建面向未来的经济结构,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必须高度关注经济社会运行状况及发展方式,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求解思维,主动积极在助力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上发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讲,可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攻克难点,促进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

近年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动力来源和制度环境。同时也证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根源在于要素配置扭曲,根本解决途径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主要集中在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大力培育新动能、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三个方面。

对此,审计中要重点关注:一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制定、执行、绩效情况。坚决揭示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以审计监督的力量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推动先进企业重组并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建立防范过剩产能反弹的长效机制。二是“僵尸企业”处置情况。“僵尸企业”是要素配置扭曲的集中反映,要持续关注各地区各部门是否落实中央要求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抓手,列出计划,全面核查;是否靶向施策,通过公开转让、清算注销、破产关闭、重组整合等方式分类处置“僵尸企业”;特别是在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的政策背景下,还要重点关注是否建立完善并落实好企业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稳定防控等政策措施。三是培育新动能、进一步推动补短板和扩大优质增量、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情况。重点审核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体系的情况,依靠审计监督的力量,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推动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形成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四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情况,重点检查各地区各部门是否按照中央要求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生产要素成本、物流成本,推动全面清理和坚决制止向企业“乱摊派”的各类违规变相收费和清单外收费行为。

回应热点,持续促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民营经济是微观经济主体、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社会稳定的压舱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在产权保护、参与市场竞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民营经济应与其他主体一样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当前,虽然越来越多行业和领域向民营企业敞开了大门,但在市场准入门槛方面,各种隐性壁垒依然存在,民营企业与其他主体相比在一些行业仍存在前置审批环节复杂、准入条件苛刻、审批过程繁冗等问题。

因此,审计机关应聚焦公平竞争,着力推动营造有利于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持续关注相关部门是否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管理等方面做到“非禁即入、平等对待”,是否针对民营企业在注册资本、投资金额、产能规模、土地供应等方面设置门槛;是否在制定和落实产业政策时,更加注重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助力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从没有竞争优势的基础化工、轻工、机械制造、房地产、建筑等一般市场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为民营经济发展留出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密切关注影响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全面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和阻碍民营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依法向全社会公告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典型案例。

抓住要点,持续促进提升产业链水平

提升产业链水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追求的方向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要密切跟踪国际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超前谋划、超前部署、超前行动,统筹科技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制定和应用示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新兴龙头企业。我国拥有全世界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产业链也比较完整,但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水平。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要更加注重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发挥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推动全球创新成果在我国孵化转化和应用,培育和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水平。

对此,审计应着眼于推动国家有关科技产业方面的政策落实,推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应密切关注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情况,从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等方面,有力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和本质安全水平。具体来讲,审计应聚焦创新激励政策的制定、完善和落实情况,大力推动修改废止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和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促进公共科技支出绩效提升;应围绕促进新兴产业发挥支撑作用,及时揭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格局构建和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生物技术、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加快形成新动能和新增长点;应围绕促进国有企业在全球高效配置创新资源,积极关注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情况,促进新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助推构建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准入条件、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

化解痛点,持续促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立业之本,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由于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加之实体经济自身存在结构性失衡,导致企业销售不景气、盈利能力下降、现金流短缺、偿债能力降低,同时投资实体经济又出现了回报率低、回收期长、交易成本增加的问题。基于资本的逐利性,越来越多的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结构性失衡,资本脱实向虚的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审计应持续关注金融资源配置情况,突出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以推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抓手,关注货币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协调配合情况,促进强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协同,及时反映货币信贷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以及金融资源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拉长融资链条、隐匿真实投向、规避监管要求、增加实体经济成本等问题,着力强实抑虚。同时,加大审计调研力度,积极关注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措施,以及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更多优质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本文作者为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分党组书记、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