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曲周自行车产业高端化发展

03.02.2016  10:25

全力推进曲周自行车产业高端化发展

—关于天津市王庆坨镇自行车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北京招商联络组)

          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摆开三大招商战区,突出四大产业”的招商工作思路,围绕这一要求,北京招商组瞄准京津产业转移重点,积极开展各项招商活动,密集对接,全力争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近段时间,我们集中时间和精力,对天津市王庆坨镇自行车产业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该镇自行车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了我们一些粗浅的想法,希望能为曲周自行车产业发展,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一、 分析现状看差距,学习借鉴,积累发展经验王庆坨镇位于天津市武清区西南部,与天津市北辰区、西青区及河北省霸州市、廊坊市接壤,素有“天津西大门”之称。总面积 54平方公里,辖1个自然镇,13个自然村,共22个行政村街,拥有人口4万人,暂住人口1.6万人。王庆坨镇素有“自行车之乡”的美誉,截至2015年底,该镇聚集自行车企业402家,其中,整车企业136家,零部件企业266家,年产量超过50万辆 “龙头”企业达13家。这种产业聚集和企业集群被业界称为“王庆坨模式”。 2015年,该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自行车协会认定为“中国自行车产业基地”。

 

          王庆坨镇自行车产业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升级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从1994年开始,当时是一种户户组装、家家生产、联合经销的作坊式社会化产业格局(这曾一度被经济界称为“王庆坨现象”)。为引导和规范自行车产业发展,镇政府于1998年开始投资建设自行车产业园区(即王庆坨工贸园区),1期起步占地252亩,规划总占地面1.78平方公里,到2001年底,入驻企业达90家。发展阶段:在形成发展规模以后,镇政府加快了产业聚集步伐,在2003年,开工建设王庆坨工贸园2期(规划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标志着自行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到2012年入驻该镇的自行车企业达到了386家。升级阶段:2012年以后,该镇自行车产业进入了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阶段,2014年启动工贸园3期(规划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建设,先后有新大洲等16家知名企业入驻。王庆坨镇自行车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以王庆坨镇为腹地,辐射带动周边13个自然村,形成了集群发展格局。该镇自行车产业发展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借鉴学习,助推我县自行车产业做大做强。

 

        二、纵横对比找共性,求同存异,激活发展思路通过调研分析,王庆坨镇与我县自行车产业有很多相似点和共同点,具体体现在:一是产业起步早。王庆坨镇自行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我县起步为上世纪70年代,萌芽阶段均为家庭手工作坊式的原始生产,群众基础较为广泛。二是产业基础好。目前,我县有自行车、童车、电动车及配件生产企业(摊点)180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微企业116家,龙头企业27家。现在的王庆坨镇,从事自行车整车及配件企业804家,拥有龙头企业13家。这样看,两地都具有雄厚的自行车产业基础。三是市场份额大。截至目前,王庆坨镇自行车市场占有率占到全国份额的15%和天津市的31%,自行车产业年产值达38.7亿元。我县的自行车零配件及童车年销售规模占全国市场的20%,自行车产业年产值约30亿元。两地自行车产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基本相当。 

         

        该镇自行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虽然王庆坨镇自行车产业发展较快,但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日益凸现。对比我县自行车产业,有些共性问题在我县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是产业急需升级。王庆坨镇及我县自行车企业主要以生产中低端产业自行车为主,自行车的品牌纷繁无数,尚未形成品牌优势,虽然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大,但是受产品质量的限制,导致利润较低。通过近期走访发现,王庆坨自行车园区内的爱自由自行车公司、雅鑫自行车有限公司、灵燕自行车有限公司、程福自行车有限公司等企业,今年以来生产量及销售收入均下滑30%左右,企业负责人表示,造成产能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生产的产品较为低端,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品牌意识不强。王庆坨镇目前从事自行车产业的804家企业中,具有龙头带动效益的只有踏浪、新大洲、美丽行、三枪等13家企业,剩余企业以“代加工为主,自主品牌为辅”的模式,且大多为传统式管理,知名品牌少、规模企业少,导致市场出现无序竞争,靠打价格战来维持生产经营。同样,我县现有的规模企业占行业的比重不高,产业链断档,带动力不强;品牌带动的大型名牌企业少,品牌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足。

      三是产业转型缓慢。目前,王庆坨镇从事自行车整车生产的企业有136家,多数以生产传统自行车、山地车为主,在生产工艺、产品研发、新材料应用方面较为落后,循规蹈矩,保守经营,产业转型较为缓慢,导致企业一直处于维持状态。反观王庆坨镇的三和顺童车有限公司、贝嘉琦童车有限公司早在前几年就完成产业转型,将发展重点放在中高端童车研发生产上,目前企业整体效益连年增长,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我县自行车企业也亟待调整生产结构,要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产品竞争力。四是政府支持力度较小。入驻园区企业自行发展,分散经营,政府在产业引导、后期服务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由于王庆坨镇自行车园区规模有限,工业用地已处于饱和状态,一些规模企业如:贝嘉琦童车公司、聚友自行车有限公司、全福自行车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大再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这对于曲周来说,也是机遇和努力的方向,对于这些有意愿扩大再生产的好企业,我们应该加大精准对接力度,争取落户我县京津自行车产业园,壮大我们产业发展实力。三、结合县情提建议,聚集突破,释放发展动能通过走访调研,招商组认为:我县产业发展重中之重是,去低端、走高端,叫响曲周自行车品牌,全力推动我县自行车产业高端化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如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一是建设高端的自行车童车产业园。鉴于王庆坨镇对自行车产业定位较为低端,品牌繁杂,市场竞争力较弱。我县在建设自行车童车产业园时,要明确定位为高中档自行车童车聚集地,打造高端产业品牌。在园区招商中,要变盲目招商为择优选商,尽早制定出台我县专项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一批全国知名度高、市场占有量大的知名企业入驻,将曲周自行车童车产业园区建成全国乃至全球中高端自行车童车行业叫得响的产业基地。二是擦亮曲周自行车童车产业名片。通过我们近期在天津静海、西青、武清、王庆坨镇等地的走访了解,发现曲周自行车童车产业知名度不高、名片不亮。建议我县在做大做强自行车童车产业的同时,积极走出去,变县领导集中拜访为县主要和主管领导经常性拜访,广泛沟通交流,多方联络感情,亮明曲周县委县政府发展自行车童车产业的坚定决心。同时,积极对接拜访各级自行车行业管理部门,引导企业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知名品牌,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会展,尤其是境外展会,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打造“中国高端自行车童车基地”。目前,我县自行车童车产品大多还处于中低端阶段,实施产业转型,加快提档升级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积极向先进自行车童车聚集地进行考察学习,进一步加强与天津市自行车协会的合作,充分利用该协会下属的轮创科技公司的先进科研技术和高端行业人才,对我县自行车产业进行提档升级,打造高端产品品牌。同时,积极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自行车协会进行沟通对接,打造“中国高端自行车童车基地”,使我县产业从“单一制造”向“集科、工、贸一体化”集群发展转变,努力争作全国自行车童车行业 “领头羊”和“风向标”。四是成立自行车园区管委会和相应的行业协会。建议成立骆庄自行车工业园区管委会,明确专人负责,实施归口管理,统一制定我县自行车及配件产业规划,以规划促发展,促壮大。要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培育龙头企业,逐步壮大中小企业,推动企业扩规模、增总量,实现聚集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我县自行车行业协会作用,严格生产标准,强化监督和监管,协调行业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避免内部不正当竞争,形成极具实力的产业集群。五是创优企业发展环境、浓厚自行车文化氛围。一方面,要加快建立起以服务为核心的环境优化长效机制,依法保护自行车整车和配件企业的合法权益,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变治标为治本,排除干扰,对自行车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以任何理由乱收费、乱罚款,为企业打造一方净土。另一方面,规划“骑行小镇”建设,骑行文化是自行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骑行文化做的越好,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就越好,很大程度上,骑行文化在引领着自行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建议县委政府在正确引导自行车童车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培育我县的骑行文化,修建一些高标准的自行车骑行带和赛车场,组织一些高层次的骑行活动,让骑行者了解曲周、宣传曲周,让骑行文化深植于全县自行车企业中,充分展现曲周深厚的自行车文化底蕴和蓬勃的产业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