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评估破解管理难题
将立项评估全过程纳入法治管理轨道
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评估破解管理难题
□ 本报记者 徐 风
加强标准立项评估是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立项评估是标准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国家标准化体系的重要手段,是破解标准管理难题的重要方法。日前,国家标准委发布的《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评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备受关注。
受关注的原因正是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在审评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突出的问题是随意性大,必要性、协调性论证不充分,项目“带病上马”,导致标准制定周期难以有效控制,质量得不到保证。立项评估由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负责具体实施,该中心主任王希林强调,必须从根本上下力气抓好立项评估工作,项目类型要紧贴需求,评估内容要重点突出,评估程序和要求要规范透明。
据了解,《办法》将项目分为重大项目、基础通用项目和一般性项目,是分配项目经费及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评估的重点要从所在领域标准体系现状及缺失标准情况,所在领域对口国际标准的转化情况进行把握。评估程序和要求要注意从立项建议书、标准草案等申报材料的规范性、完整性和是否重复等方面进行初核,评估专家从审评中心建立的专家数据库中随机产生,立项评估意见将作为国家标准立项决策的重要依据。王希林概括,立项评估的特点和亮点包括4个方面:一是引入专家评估机制,从标准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规划等方面进行把握,使立项工作更加科学;二是将经费作为评估的要点,将项目类型与项目经费分配相挂钩,进一步提高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三是强化时间节点控制,调整后的立项工作依托信息化管理,对每个环节、每个控制点均提出了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将原来一年平均下达两批计划增加到一年4批,使立项工作更加高效;四是及时反馈意见,使立项工作更加透明。新的立项评估办法实施后,所有申报项目要件件有回音,所有需要协调的申报项目要件件有结果,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各方反映的项目协调难、协调没结果的问题。
据了解,审评中心将紧紧围绕《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服务农产品消费品安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装备升级、新材料、现代物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标准研制,适应国家产业政策、规划、重大专项等方面实际需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工作。同时审评中心将进一步明确评估流程、细化评估要求,将立项评估全过程纳入法治管理轨道,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行。
立项评估工作得到各行业各地方的普遍重视。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房金岑表示,立项评估将项目完成率、年报情况等作为硬指标与标准立项挂钩,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委员会的主体责任意识,倒逼技术委员会将管理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江苏省质监局的同志在参加答辩后表示,通过立项评估进一步提高了标准立项的透明度,特别是专家现场提问,对于地方标准化管理部门进一步提高项目组织水平和项目质量十分有益。《中国质量报》